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颈鞘箭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颈鞘箭竹
图片来自植物通网

颈鞘箭竹(学名:Fargesia collaris Yi.)禾本科、箭竹属幼时密被灰白色绒毛。圆筒形,中空,幼时密被白粉,无毛,具较明显的纵向细肋,箨环隆起,具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竿环隆起;初时密被白粉。竿芽桃形,被微毛。竿每节以多枝簇生,箨鞘革质,长方形,先端收窄呈短颈状,基部向两侧延伸而略呈耳状,背面无毛,纵向脉纹显著,干后变为黄褐色,上部边缘生浅黄色短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截形或歪形,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略窄于箨鞘顶端之宽度,被灰白色刺毛而稍粗糙。花枝未见。笋期4-5月。

形态特征

竿柄长3-4.5厘米,粗1.3-3厘米;节间长2-6毫米,幼时密被灰白色绒毛。竿高2-6米,粗1-3.5厘米;节间长17-28厘米,圆筒形,中空,幼时密被白粉(箨环下方有一圈1-1.3厘米宽的白粉环尤为显著),无毛具较明显的纵向细肋,竿壁厚2-3毫米;箨环隆起,具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竿环隆起;节内长3-7毫米,初时密被白粉。竿芽桃形,被微毛

竿每节以多枝簇生,枝长80-100厘米,粗1-4毫米。箨鞘革质,长方形,先端收窄呈短颈状,基部向两侧延伸而略呈耳状,背面无毛,纵向脉纹显著,干后变为黄褐色,上部边缘生浅黄色短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截形或歪形,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略窄于箨鞘顶端之宽度,被灰白色刺毛而稍粗糙。末级小枝具3或4叶;叶鞘长2-5.5厘米,无毛;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呈舌状突出,通常紫色,无毛,高约1毫米;叶柄长1.5-5毫米;叶片披针形,长2-12.5厘米,宽3-19毫米,质地较薄,下表面淡绿色,微粗糙,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次脉3或4对,小横脉不发达,叶缘具小锯齿而粗糙。花枝未见。笋期4-5月。[1]

栽培技术

1~2年母竹,6月上旬种植。当年生新竹,要竹竿硬实挖掘。 母竹运到后应及时种植,种植时应掌握四点:

(1)穴底要平;

(2)竹鞭放平;

(3)适当浅栽;

(4)鞭土密接。

种竹时要根据母竹蔸的大小,适当修整穴塘,填回表土,穴底要平,解去母竹包扎物,放下母竹,放平竹鞭,使鞭根自然舒展,种竹不指望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大成林。所以母竹竹竿不强求直立,而竹鞭一定要种平。种竹的深度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5百米厘米为宜,可比原来略深,不宜深栽,栽得过深,容易引起烂鞭而不出笋,竹蔸下部要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然后回入表土,自下而上,分层踏实,注意不要使竹笋和竹鞭脱开。种好后,每株再浇5~10千克淡水粪,再覆土培成馒头型,上盖松土。再覆盖杂草保温。高大的母竹要打桩固定。天气久睛,土壤干燥经常浇水。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200-3000米。

分布范围

产西藏南部。模式标本采自西藏聂拉木县樟木口岸。

主要价值

竿材劈篾供编织竹器。 对山地水土保持、减缓地表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环境、促进农业稳产丰产等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有利作用。竿材劈篾供编织竹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