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钻叶紫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钻叶紫菀
图片来自新浪网

钻叶紫菀(学名:Symphyotrichum subulatum (Michx.) G.L.Nesom)是菊科、联毛紫菀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主根圆柱状,向下渐狭,茎单一,直立,茎和分枝具粗棱,光滑无毛,基生叶在花期凋落;茎生叶多数,叶片披针状线形,极稀狭披针形,两面绿色,光滑无毛,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数对,头状花序极多数,花序梗纤细、光滑,总苞钟形,总苞片外层披针状线形,内层线形,边缘膜质,光滑无毛。雌花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线形,两性花花冠管状,冠管细,瘦果线状长圆形,稍扁,6-10月开花结果。

原产北美。1827年在中国澳门发现。现分布于安徽、澳门、北京、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台湾、天津、香港、云南、浙江、重庆。生长在海拔1100-1900米的山坡灌丛中、草坡、沟边、路旁或荒地。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8-)20-100(-150)厘米。主根圆柱状,向下渐狭,长5-17厘米,粗2-5毫米,具多数侧根和纤维状细根。茎单一,直立,基部粗1-6毫米,自基部或中部或上部具多分枝,茎和分枝具粗棱,光滑无毛,基部或下部或有时整个带紫红色。基生叶在花期凋落;茎生叶多数,叶片披针状线形,极稀狭披针形,长2-10(-15)厘米,宽0.2-1.2(-2.3)厘米,先端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通常全缘,稀有疏离的小尖头状齿,两面绿色,光滑无毛,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数对,不明显或有时明显,上部叶渐小,近线形,全部叶无柄。

头状花序极多数,径7-10毫米,于茎和枝先端排列成疏圆锥状花序;花序梗纤细、光滑,具4-8枚钻形、长2-3毫米的苞叶;总苞钟形,径7-10毫米;总苞片3-4层,外层披针状线形,长2-2.5毫米,内层线形,长5-6毫米,全部总苞片绿色或先端带紫色,先端尖,边缘膜质,光滑无毛。雌花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线形,长1.5-2毫米,先端2浅齿,常卷曲,管部极细,长1.5-2毫米;两性花花冠管状,长3-4毫米,冠檐狭钟状筒形,先端5齿裂,冠管细,长1.5-2毫米。瘦果线状长圆形,长1.5-2毫米,稍扁,具边肋,两面各具1肋,疏被白色微毛;冠毛1层,细而软,长3-4毫米。花果期6-10月。

功效作用

钻叶紫菀属于菊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以入药,钻叶紫菀基本分布在野外或者是路边上,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味道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祛湿等功效。[1]

利尿祛湿

钻叶紫菀具有去湿气的作用,可以改善小便不利,对于体内湿气过重而引起的倦怠无力、大便黏滞不畅、舌苔白腻、昏蒙眩晕、胸腹满闷、四肢沉重等症状均有缓解作用。

清热解毒

钻叶紫苑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缓解痈肿、湿疹,也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等,钻叶紫菀也有利于祛除体内的火气,具有散热的功效,同时还能消解由于火气盛而导致的内心烦躁。

产地生境

原产北美。1827年在中国澳门发现。现分布于安徽、澳门、北京、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台湾、天津、香港、云南、浙江、重庆。在云南见于蒙自、江川、安宁、昆明、宜良、路南、师宗、楚雄、镇雄、威信等地;生长在海拔1100-1900米的山坡灌丛中、草坡、沟边、路旁或荒地。

植物危害

钻叶紫菀可产生大量瘦果,果具冠毛随风散布入侵。

钻叶紫菀生于路边或侵入棉花、大豆、甘薯田块和草坪,发生量小,危害轻,被列为一般杂草。据调查,钻叶紫菀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在弱碱性土壤可以健壮成长,并形成单一优势群落。调查的单一优势群落面积从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其中最大群落面积达50米,植株数量为30-80株/平方米,平均每株鲜重280克,钻叶紫菀的生长耗费大量土壤营养,使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群落边缘仅有少量的小蓬草和马唐伴生。

危害评价在菊科的入侵植物中,钻叶紫菀被列为一般杂草。据调查,在中国华北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中,小蓬草发生量最大,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其次是钻叶紫菀,其分布较为广泛,发生量较大。

由于化感作用及杂草特性,钻叶紫菀作为入侵杂草,其潜在的危害性较大,所以应加强钻叶紫菀的防除力度。应加强外来植物分布动态调查。

钻叶紫菀对作物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油菜→小麦→绿豆。与发芽率相比,活力指数能更好地反映种子在田间的出苗能力,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钻叶紫菀残株时,它对小麦、绿豆、油菜的萌发与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开花前铲除:钻叶紫菀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因此,需要在开花结果前将其铲除。

农业防治:由于钻叶紫菀以种子为繁殖器官,所以在植株开花前应整株铲除,也可以通过深翻土壤,抑制其种子萌发。精选种子,防治作物种子夹带;深翻土壤,遏制种子萌发。

化学药剂防除: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在幼苗期喷杀。

开发利用:嫩苗、嫩叶可作蔬菜食用,因此,可合理利用将其有效控制。

主要价值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钻叶紫菀的全草。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凉;归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痈肿;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外用:适量,捣敷。

参考来源

  1. 钻叶紫菀中华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