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甜大节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甜大节竹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

甜大节竹(学名:Indosasa angustata McClure)是禾本科、大节竹属植物体木质化竹类植物,地下茎单轴型。竿直立;竿高可达14米,竿髓作海绵状,竿环微隆起,不甚高;箨环无毛;箨鞘脱落性,窄长,箨耳不发达,箨舌隆起,箨片披针形,淡紫红色,中间绿色,末级小枝具叶;叶鞘无毛,叶耳通常不发达,缝毛直立,易落;叶片大或较大,呈带状披针形,边缘均有小锯齿而粗糙,4月出笋。 分布于中国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适应性强、耐旱、耐瘦瘠,但土壤板结、瘦瘠干旱、大风的山脊和山坡上部阳坡是不适应甜竹生长的。

笋味鲜美,广西大青山地区群众挖笋食用,俗称“甜竹”。

形态特征

植物体木质化,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硅可高达70%,地下茎单轴型。竿直立;竿高14米,直径可达10厘米,新竿淡绿色,疏被白色柔毛,以后脱落而变为无毛,老竿灰绿色中部节间长30-50厘米,竿髓作海绵状,并呈隔片状;竿环微隆起不甚高;箨环无毛;竿每节多为3枝,有时为2或1枝,开展,枝环微隆起

箨鞘脱落性,窄长,先端渐窄,鲜时绿色,干后淡褐色,无斑点,纵肋纹明显,肋间具褐色刺毛,边缘具纤毛;箨耳不发达,具繸毛2-4条,后者长7-15毫米,直立;箨舌隆起,高2-5毫米,先端具流苏状纤毛;箨片披针形,淡紫红色,中间绿色,长7-15厘米,开展,基部宽较箨鞘顶端为窄,两面均粗糙。末级小枝具3-6叶;叶鞘无毛,边缘有时生纤毛;叶耳通常不发达,缝毛数目少,直立,易落;叶片大或较大,呈带状披针形,长11-28厘米,宽1.5-5厘米,下表面灰绿色,疏生短硬毛,边缘均有小锯齿而粗糙,次脉3-7对,小横脉明显。花枝未见。笋期4月。[1]

生长环境

适生环境为东经107°41′、北纬24°49′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度的气候带,夏凉冬暖,气温适中,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季风明,年均温在18-19℃,大于10℃的年积温6800-6900℃,年均降雨量1550-1580毫米,1月平均温8℃,7月平均温27℃。平均海拔450米,坡度5-25°,成上母岩为砂页岩,土壤为砂壤和黄壤,微酸性。主要天然植被有:枫香、毛桐、毛柃、白饭树、粗叶悬钩子、五节芒、蔓生莠竹、黄茅草、铁线蕨等。

繁殖方法

甜大节竹采用无性繁殖育苗。育苗采用挖蔸截杆留鞭育苗和埋鞭育苗两种方法。

苗圃地选择:在竹子造林基地范围内或周边位置,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段,最好是地势比较平缓开阔、光照和水源充足、排灌较为方便的平地、台地,切忌把阴湿和常年使用的蔬菜地作为苗圃地。苗圃地的土壤须是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水透气性好的沙质壤土或轻壤土,忌黏重而排水不良的重黏土。

整地及土壤处理:育苗前20-30天,深翻苗地到30厘米以上,暴晒一段时间后,用干枝叶或杂草铺于床面炼烧。然后,每亩施入500-1000千克农家肥作基肥,把土捣细、整平待用。育苗前5天左右,用1:1000倍的“多菌灵”或“灭菌灵”液进行土壤喷洒消毒处理。苗床一般高10-20厘米,宽100-120厘米,长度适中,苗床间步行道和排水沟宽约30厘米。

埋鞭育苗:主要是利用其地下鞭节上的休眠芽,在来年开春后发育抽笋成竹的特性培育竹苗,即埋鞭育苗。甜大节竹因4月抽笋出土,故埋鞭育苗须提前在2月进行。育苗所用的鞭条要求有1-3年的鞭龄,为芽状根多且呈现鲜黄色的竹鞭。带土挖鞭时要求不伤或少伤鞭根,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包装与保护。鞭长一般50厘米以上,开沟埋植。鞭条放置时应舒展,鞭芽位于两侧,芽尖向上,覆土厚10厘米左右盖草,浇水至湿润为止。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西南部。越南北部及河内附近的大黄毛山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甜大节竹的笋味鲜美,中国广西大青山地区群众挖笋食用。

参考来源

  1. 甜大节竹植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