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灰林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灰林鵖
图片来自澎湃网

灰林鵖(学名:Saxicola ferrea),为鹟科、石鵖属的鸟类。灰林鵖 是小型鸟类。雄鸟上体暗灰色具黑褐色纵纹,白色眉纹长而显著,两翅黑褐色具白色斑纹,下体白色,胸和两胁烟灰色。雌鸟上体红褐色微具黑色纵纹,下体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 灰林鵖是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一般营巢于低矮灌丛和草丛间,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繁殖期为5-7月,通常每窝产卵4-5枚,主要栖息于海拔500-3000米的林缘疏林、草坡、灌丛以及沟谷、农田和路边灌丛草地,分布于亚洲部分地区。

形态特征

灰林鵖雄鸟:上体自额、肩、背至腰深灰色,各羽中部具黑褐色块斑腰和尾上覆羽纯灰色。尾羽黑褐色,外翈缘灰白色眉纹白色,眼先、颊和耳羽均黑色。飞羽黑褐色,外翈缘具棕白狭纵纹,内翈缘基部转白色;外侧覆羽黑褐色,端缘灰色;内侧中、大覆羽近纯白色,形成显著白色翼斑。颏、喉白色,胸污白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胁、翅下覆羽淡灰,外啊缘棕褐色。

灰林鵖雌鸟:上体灰棕色,各羽中部黑褐色。尾上覆羽栗褐色。尾羽淡黑褐色,羽缘棕色。飞羽和覆羽淡黑褐色,羽缘淡棕色;翅上白斑边缘缀以棕黄色。颏、喉白色;下体余部棕色;胁、翅下覆羽灰黑色,羽缘棕色。

灰林鵖雌雄共有的特征是虹膜褐色;嘴和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1-21克,♀10-18克;体长♂115-150毫米,♀118-147毫米;嘴峰♂9-12毫米,♀9-12毫米;翅♂61-71毫米,♀57-67毫米;尾♂52-71毫米,♀54-67毫米;跗蹠♂19-24毫米,♀19-24毫米。(注:♂雄性;♀雌性)

繁殖方式

灰林鵖的繁殖期为5-7月。通常每窝产卵4-5枚。卵淡蓝色、绿色或蓝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19毫米×13-15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2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约15天。

栖息环境

灰林鵖主要栖息于海拔500-3000米的林缘疏林、草坡、灌丛以及沟谷、农田和路边灌丛草地,有时也沿林间公路和溪谷进到开阔而稀疏的阔叶林、松林等林缘和林间空地。冬季下到低山地带。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1]

生活习性

灰林鵖是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集成3-5只的小群。常停息在灌木或小树顶枝上,有时也停息在电线和居民点附近的篱笆上,当发现地面有昆虫时,则立刻飞下捕食。也能在空中飞捕昆虫,但多数时候在灌木低枝间,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不时发出“吱-吱-吱”的叫声。叫声一般为上扬的“prrei”声,告警叫为轻声的“churr ”接哀怨的管笛音“hew”,鸣声为短促细弱的颤音,以洪亮哨音收尾。

灰林鵖营巢于低矮灌丛和草丛间,也有置巢予地面。以苔藓、草根、禾本科植物为材料。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细草茎和草根等材料编织而成,巢内垫有须根和细草茎,有时也垫有兽毛和羽毛。巢外径为10厘米,内径6厘米,高6.8厘米,深4厘米。营巢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站在巢附近灌木或小树上鸣叫。

灰林鵖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昆虫主要为甲虫、蝇、蛆、蝗虫、蚂蚁、蜂等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以及鳞翅目和其他昆虫及其幼虫,偶尔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

亚种分化

1灰林鵖指名亚种Saxicola ferrea ferreaGray,1846

2灰林鵖普通亚种Saxicola ferrea haringtoniHartert,1910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日本。 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保护现状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全球数量尚未可知,但该种被认为是常见的物种。2009年,灰林鵖在中国大约有100-100000对。其种群数量发展趋于稳定。 灰林鵖是中国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山地灌丛鸟类,种群数量较丰富。由于该鸟主要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保护。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