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了解棕薮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棕薮鸲
图片来自百问中文网

棕薮鸲(学名:Cercotrichas galactotes)是鹟科、薮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5-18厘米。上体赭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棕褐色具白色眉纹,翅褐色,内侧飞羽具淡色羽缘、呈楔状,尾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极为醒目。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赭白色。野外特征明显,容易识别。

棕薮鸲主要栖息于干旱平原、河谷和生长有梭梭、红柳等干旱荒漠植物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出现在有稀疏沙荒植物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等沙漠地带。有时还出现在葡萄园中。性较驯善,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吃蚂蚁、象鼻虫、甲虫、蝴蝶、毛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分布于中国、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中亚、哈萨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叙利亚、高加索南部、中东、沙特阿拉伯、小亚细亚、南斯拉夫、希腊、地中海、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塞内加尔、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北部、欧洲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以及亚洲西南部和中亚等地。部分越冬于非洲东部和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上体灰褐色而缀有赭色,头顶两侧和前额较暗眉纹白色或皮黄白色、宽且长,从嘴基一直延伸至耳羽,极为显著。眼以下亦具白色宽纹,使眼区形成一道暗色贯眼纹。腰和尾上覆羽棕黄色或锈褐色,中央一对尾羽褐色,或多或少沾有棕色具宽阔的暗褐色尖端,邻近两对栗色或棕黄色、具宽阔的黑色亚端横带和极狭窄的淡棕白色或白色尖端,其余外侧3对尾羽亦为栗色或棕黄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和黑色亚端斑。两翅覆羽和飞羽褐色具淡黄白色羽缘,内侧飞羽淡色,羽缘较宽。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赭白色,胸和两胁较暗、多呈浅灰褐色,腹中部至尾下覆羽污白色或白色,翅下覆羽几白色。幼鸟羽色和成鸟相似,但较棕。

虹膜褐色或淡红色,个别暗褐色。嘴褐色,下嘴较淡沾黄,多呈浅肉褐色或黄白色,脚肉褐色或淡褐色沾黄。 大小度量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翅 尾 跗跖 雄性 20-25.2克 178毫米 12-15.5毫米 79-90毫米 77毫米 23毫米 雌性 22.5-27克 175-185毫米 12-15毫米 79-90毫米 65-70毫米 26毫米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灌丛中,偶尔也在小树枝权上或灌丛中地上筑巢,距地高1-2米,雌雄鸟共同筑巢。通常隐蔽较好,不易发现。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叶、草根和草茎构成,内垫有棉花、兽毛和鸟类羽毛。巢的结构较松散,巢的大小为巢高8.9-9.2厘米,直径14-15.5厘米,巢深6.3-6.5厘米。每窝产卵通常3-5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为淡绿色或淡蓝色而带褐色斑点,也有呈淡灰色、绿白色,密被暗褐色或灰褐色斑点,或底色为白色、灰色、黄白色,而表面满布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为长尖卵圆形,大小据50枚卵的测量为19.2-23.5毫米×14.0-16.3毫米,平均20.9毫米×15.4毫米。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给雌鸟喂食。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生活习性

行为:性较驯善,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活动在地上或灌丛中,在地上时尾不停地上下摆动或上翘到背上。飞行时尾常呈扇形散开,多贴地面低空飞行。有时静静站在灌木顶端,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猎物活动。

迁徙:部分为留鸟,部分迁徙。在中国发现的种群是在5月和6月正处于育雏期时分别被采集和见到的。尚未有其他季节的观察记录。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吃蚂蚁、象鼻虫、甲虫、蝴蝶、毛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分布范围

世界

存在(繁殖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格鲁吉亚、希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哈萨克斯坦、黑山共和国、北马其顿、巴基斯坦、葡萄牙、塞尔维亚、西班牙、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

存在(途经地):也门。

存在(居住地):阿尔及利亚、巴林、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塞浦路斯、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直布罗陀、印度、意大利、约旦、肯尼亚、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索马里、南苏丹、苏丹、叙利亚、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游荡(非繁殖地):俄罗斯(欧洲部分)。

游荡:贝宁、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法国、冈比亚、德国、匈牙利、爱尔兰、马拉维、挪威、罗马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瑞士、坦桑尼亚、乌干达、乌克兰、英国。

中国

在中国主要分布新疆北部阜康。据侯兰新、贾泽信(1998)报道,曾于1995年5月28日在中国新疆阜康县库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采得一号标本,或许中国新疆是该种分布的东北边界。

地理分布

棕薮鸲中亚亚种C.g.familiaris繁殖于外高加索、伊拉克、向东经伊朗到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西部,北至咸海、巴尔喀什湖以及中亚诸国,冬季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和肯尼亚越冬。[1]

亚种分化

棕薮鸲中亚亚种(学名:Cercotrichas galactotes familiaris Ménétriés,1832):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南部、巴尔喀什湖、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中 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外高加索南部、沙特阿拉伯,一直到波斯湾。

棕薮鸲指名亚种(学名:Cercotrichas galactotes galactotes Temminck,1820):分布于地中海西部、欧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越冬于撒哈拉南部。

棕薮鸲索马里亚种(学名:Cercotrichas galactotes hamertoni Ogilvie-Grant,1906):分布于索马里北部。

棕薮鸲东非亚种(学名:Cercotrichas galactotes minor Cabanis,1850):分布于塞内加尔、苏丹和埃塞俄比亚。

棕薮鸲地中海亚种(学名:Cercotrichas galactotes syriaca Hemprich & Ehrenberg,1833):分布于地中海东部、中东,越冬于非洲东部。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伯尔尼公约》(Bern Convention)——附录Ⅱ。

种群现状

在欧洲,估计繁殖种群数量为230000-623000对,相当于460000-1250000只成熟个体(国际鸟类联盟2015)。欧洲约占全球种群数量的10%,因此,全球种群规模的初步估计是4600000-12500000只成熟个体,这一估计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栖息环境

棕薮鸲主要栖息于干旱平原、河谷和生长有梭梭、红柳等干旱荒漠植物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出现在有稀疏沙荒植物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等沙漠地带。有时还出现在葡萄园中。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