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小云雀长江亚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小云雀长江亚种
图片来自百问中文网

小云雀长江亚种(学名:Alauda gulgula weigoldi)是雀形目百灵科云雀属小云雀中的一个亚种。该鸟类属于小型鸟类,体长14-17cm。上体沙棕色或棕褐色具黑褐色纵纹,头上有一短的羽冠,当受惊竖起时才明显可见。下体白色或棕白色,胸棕色具黑褐色羽干纹。相似种云雀和小云雀非常相似,在野外几难区别,但云雀体型较大,胸棕白色,上体棕色亦较淡。该亚种鸟类分布于中国中国四川、陕西、安徽、山东、长江口等地。

小云雀经常快速冲入天空,展翅高歌之后落地。雄性有时会停在半空中歌唱,吸引伴侣。全长约15厘米,上身有黄棕色条纹,白色尾羽,短冠。雌雄外形相似。甚常见于中国南方及沿海地区。一般栖息于与云雀相似,在离水近的草地。[1]

外形特征

外形

小云雀长江亚种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沙棕或棕褐色、满布黑褐色羽干纹其中头顶和后颈黑褐色纵纹较细、棕色羽缘较宽,羽色显得较淡,背部黑色纵纹较粗著。眼先和眉纹棕白色,耳羽淡棕栗色。翅黑褐色,初级飞羽外翈具窄的淡棕色羽缘,次级飞羽外翈棕色羽缘较宽,三级飞羽外翈棕色羽缘较淡。尾羽黑褐色微具窄的棕白色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几纯白色,仅内翈基部有一暗褐色楔状斑,次一对外侧尾羽仅外翈白色。下体淡棕色或棕白色,胸部棕色较浓密布黑褐色羽干纹。虹膜暗褐色或褐色,嘴褐色,下嘴基部淡黄色,脚肉黄色。

大小量度

体重♂24-40g,♀24-40g;体长♂130-175mm,♀137-179mm;嘴峰♂9-15mm,♀10-13mm;翅♂87-119mm,♀84-107mm;尾♂49-76mm,♀53-71mm;跗蹠♂21-28mm,♀21-25mm。 (注:♂代表雌鸟,♀代表雄鸟)

生活环境

小云雀长江亚种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低山平地、河边、沙滩、草丛、坟地、荒山坡、农田和荒地以及沿海平原。 [3]

繁殖方式

小云雀繁殖期4-7月。在广东、福建等南部地区,繁殖期较北部地区要早些。通常营巢于地面凹处,巢多置于草丛中或树根与草丛旁,隐蔽较好,但有时也置巢于裸露的地面上,巢旁无任何植物隐蔽。巢主要由枯草茎、叶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须根。巢呈杯状。巢的大小据2巢的测量为外径11-12cm,内径5.5-7.2cm,巢高4.4-5.0cm,巢深2.6-3.2cm。每窝产卵3-5枚。卵淡灰色或灰白色、被有褐色斑点,也有被紫色或近绿色斑点。卵的大小据2枚卵的测量为 21.4mm×15.9mm 和25mm×12mm。

生活习性

习性

小云雀长江亚种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善奔跑,主要在地上活动,有时也停歇在灌木上。常突然从地面垂直飞起,边飞边鸣,直上高空,连续拍击翅膀,并能悬停于空中片刻,再拍翅高飞,有时飞得太高,仅能听见鸣叫而难见鸟,鸣声清脆悦耳。降落时常两翅突然相叠,急速下坠,或缓慢向下滑翔。有时亦见与鹨混群活动。

食性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主要食物有禾本科、沙草科、蓼科、茜草科和胡枝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少量麦粒、豆类等农作物。动物性食物主要有象鼻甲、蚂蚁、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迁徙

在中国国四川、甘肃、西藏、陕西等地为夏候鸟或冬候鸟。国外越冬于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地区。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