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了解密花合耳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密花合耳菊
图片来自植物通网

密花合耳菊(学名:Synotis cappa)是菊科合耳菊属的植物。产西藏(吉隆)、云南西北部及中部至南部、四川西南部及广西。生于林缘、灌丛、溪边及草地,海拔1500-2300米。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泰国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或亚灌木。 茎直立,高达150厘米,常曲折,被密棉毛或蛛丝状绒毛或后多少脱毛,不分枝或通常上部具花序枝,下部在花期无叶。 叶具柄或有时近无柄,宽至狭倒卵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28厘米;宽4-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状狭,边缘具细至粗锯齿,纸质,上面被密至疏短柔毛和有时具薄白色蛛丝状毛至近无毛,下面被密至疏黄褐色柔毛和白色绒毛,有时多少脱毛,羽状脉,侧脉6-14对,弧状弯曲;叶柄粗,长达10毫米,密生绒毛,基部常具耳;上部及分枝上叶较小,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辐射状,通常多数,在茎枝端及叶腋排成密复伞房花序或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序梗长5-10毫米,被密绒毛,具数个线形或线状钻形苞片。总苞狭钟状,长5-7毫米,宽2-4毫米,具外层苞片;苞片约8,线状披针形,长3-5毫米,渐尖;总苞片8-13,线状披针形,宽约1毫米,钝至尖,顶端被短柔毛,草质,具狭干膜质边缘,外面被密绒毛。舌状花8,管部长2.5毫米,舌片黄色,长圆形,长约3.5毫米,宽1毫米,顶端具细齿,具4脉;管状花11-17,花冠黄色,长约5毫米,管部长1.5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长圆形,长1.5毫米,尖。花药长约2.5毫米,尾部略长于颈部;附片卵状长圆形,颈部较细,向基部稍膨大。花柱分枝长约1毫米,顶端截形,被短乳头状毛,中央的毛不明显。 瘦果圆柱形,长2毫米,无毛;冠毛长约5毫米,白色。花期9月至翌年1月。[1]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0-2300米的林缘、灌丛、溪边及草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藏(吉隆)、云南西北部及中部至南部、四川西南部及广西。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泰国也有。几模式采自尼泊尔。

本种提示

本种在叶形、大小及毛茸多变异。叶形及毛被、花序等与锯叶合耳菊S. nagesium (C. B. Clarke) C. Jeffrey et Y. L. Chen有时容易混淆。但本种头状花序具明显的舌状花,与后者不难区别。云南南部的标本叶近无毛;总苞片被黄褐色绒毛,可能为与本种近缘的种。

主要价值

全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用于咳嗽,带下病,风湿腰痛,关节痛,产后出血,急、慢性吐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