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乡村学校百年变迁(望西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乡村学校百年变迁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乡村学校百年变迁》中国当代作家望西善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乡村学校百年变迁

下堡坪是夷陵区西北边缘的一个乡,又是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地方,还是明朝洪武时期、官居户部尚书要职的赵勉的故乡。在这块热土上,出现了与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一同留学日本并曾担任湖北省教育参赞兼兴山县县长的邹松柏先生;孕育出中国民间故事之乡,出现了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先生;涌现出县级及以上领导干部邹志钰、邹学勤、邹志权、熊长权等同志。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早期的学校种类有塾师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更多是当地富有人家设立的家塾。塾师多为落第的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私塾为民间私人所办,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启蒙的基础教育的教育组织,主要承担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封建礼仪道德教育。启蒙阶段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进一步会学习四书五经及六艺等,除了书本学习,还会教导生活习惯、日常礼节之类的内容。

私塾教学组织一般不采用班级制,而是在总的教学计划下,个人进度不一,教师个别教授,有利于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讲授,讲完后让学生复述,然后学生回到座位上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

在私学中,学规极严,定有严格的惩罚规则,体罚盛行。对粗心完不成学习任务的或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耳朵脸皮,用竹片打手心打屁股,有时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几天不能上学。有的愚笨的学生为背书秉烛夜读,通宵达旦,就是害怕先生严厉的惩罚。过度的惩罚教育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栗子坪隶属下堡坪,曾一度独立为乡。解放前,栗子坪有私塾五所,有名的先生有晚清秀才邹天才、赵世壁和留学国外的邹松柏先生等,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早期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基层干部。

解放初期,政府对旧有学校进行了接管和改造,私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来,国家加大了义务教育的推行力度,乡村建立了较多的中小学,学杂费很低,学生课业负担轻,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学校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但办学条件差,大多坐的是长条凳,桌子是三四个人一张,教师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学。

1976年7月,我经过两年的”长征”求学历程(因为从中柳坪家里到下堡坪高中不仅要走40多里山路,还要背够吃11天的米菜和生活用品),终于拿到高中毕业证回家了。当时大队学校正缺民办教师,我与同学余贵福服从大队干部的安排,走进中柳坪小学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那时的乡村小学(网络照片)

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两层三间的干打垒土房子,长年的风雨侵蚀,墙壁起了道道皱纹,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屹立在民居和粮田之间。室内是土沙地面,打扫卫生时尽管洒了水,用力清扫,尘土飞扬,教室成了灰洞,值日生的身上落了厚厚的灰尘,变成了一只只灰老鼠,弄得啼笑皆非。楼上是办公室和老师的寝室,还有干农活的农具室。走在楼板上便会发出咯咯的响声,灰尘便从楼板的缝隙像筛糠似地纷纷落下,落在课桌和学生身上。

因此,在楼上行走要格外小心,轻声轻脚,如履薄冰,生怕影响下面的学生。

学校有70多人,分为5个年级,五年级为单班,其余年级是两个复式班。教师三位,每节课都要到教室上课。特别是复式班的课最难上,因为两个班同在一个教室上课,既要管好学生的纪律,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先让一个年级复习旧课或预习新课,教师给另一个年级讲授新课,讲完后布置作业学生做,再到另一个年级检查授课,如此循环,统筹兼顾。一堂课教师既要观察授课年级的听讲状况 ,又要察看另一个年级的学习情况,对好的现象表扬鼓励,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改正,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敢怠慢。

一位教师担任一个年级或几个年级的班主任,还要教所带年级的全部课程,如语文、算术、自然、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些科目教师不会,就先学再教,虽然唱歌音不准,节奏不对,画画走样,自觉好笑,但为了培养祖国的花朵,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胜任也得硬着头皮上,深感难堪也不能打退堂鼓。写的黑板是木工做成木板用黑漆油后安放在木架上,写字时摇摇晃晃,发出叽叽喳喳的声响,擦字时粉笔灰四处飞扬,老师的头发变得花白,衣服上也结了一层白霜。

几位老师轮流做一个星期的饭,有的菜从家里带,有的是家长送的,有的是从自种的园田里摘的(大队给学校分的有田)。还可以上山采野菜,如香椿、薇菜、竹笋、韭菜、木耳、香菌等是纯天然的山珍野味,也可以下河弄鱼,那时水清鱼多,用网网鱼,用杆钓鱼,下水摸鱼(先向水里丢石头,把鱼赶到石洞里,再下水摸,摸到鱼穿到带钩的树枝上,用嘴衔着)。最有趣的是炸鱼,我们用墨水瓶子装上七成的炸药,将雷管和导火索插进去,再用黄泥封住瓶口,拨开导火索的一端(导火索长短要适中,长了丢入水中鱼围拢时没爆炸,放出的烟雾就把鱼群驱散了,若短了会在手中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也可能刚入水就爆炸,鱼还没有聚拢,炸的鱼就很少)用烟头点燃丢入鱼群中,几秒后“嘭”的一声,水花四溅,很多的鱼像开水冲泡米花一样翻腾,这时要迅速捡鱼,不然就会被水冲走,或沉入潭中,不便捡起来。尤其是在冬天,冰冷的河水似针扎一般,我们在齐腰身的水里用脚把鱼搅起来,一条不漏地放入篮子里,一捡就是近一个小时。为了防止感冒,回校后发一大盆炭火驱寒,将鱼在炭火上煎炸,把鱼当饭吃,把酒当水喝,谈天说地,讲古论今,大有豪气冲云霄之概,大有飘飘欲仙之感。那时物资缺乏,自己动手,既解决了吃的问题,又丰富了业余生活。

那个年代,学校要走毛主席“五七指示”道路,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我们带领学生种玉米和麦子,开荒打梯田栽茶树采茶,农忙季节,师生帮生产队抢收抢种,打青积肥……

课余时间,我们采写新闻,报道宣传本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中柳坪大队报道组被县广播电台评为先进报道组。

校长是五十多岁的黄寅坤老师,老成威严,不苟言笑,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相处更加小心谨慎。尤其是几个小时的晚办公可谓度时如日,坐在严师的眼下批改作业,准备新课,不敢讲话,不能开小差,气氛严肃,仿佛空气就要凝固,叫人活泼不得。有时管理学生出现问题,黄校长就会严厉地训斥我们,脸色阴沉,声如洪钟,锐气逼人。此时顿感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我们只好屏气凝声,埋头工作,以缓解和转移紧张不安的情绪。

黄校长办事认真,工作负责,教学成绩经常在全区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和模范教师。记得我们读小学高年级时,为了调动我们背书的积极性,黄校长把一班学生的名字排列在背书表下,背一课就盖一个雕有红旗的印章,看谁的红旗最高,看谁的红旗不断,我们比赛读背,以致很长的《半夜鸡叫》也背得滚瓜烂熟。我的记忆力强,多次红旗最高,大有如打仗攻山头将红旗插到山顶时的快感。后来黄校长调到赵勉河初中当总务主任,我接任校长职务,也采用列表背书法,四位教师比赛读背古今名篇佳作,业余时间补习文化知识,为我以后考上宜昌县师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栗子坪公社10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一所小学,山大人稀的大队还设有教学点,以方便就近入学。两所初级中学,在教学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我们与各级学校一道硬是培养出了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授的王德崇、邹远川、邹志革,厅级干部郑兴国,三峡烟厂副厂长望西海等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逐渐普及六年和九年义务教育,政府加大了学校建设的投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解囊热心捐资,当地农民出工出物,大家齐心协力,掀起了几村联合建校的热潮。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原栗子坪乡16所小学合并为3所完全小学,重点和普通初中合并为一所初级中学。房子是土木结构,水泥地面,有硬化的篮球场,使用水泥黑板,教学区和生活区基本分开。

当时由于资金不足,承建方先垫资修建学校,后由政府逐步支付。因财力薄弱,有时无法按时付款,乡领导和老板谈判不成,老板就用木柱和木板封堵校门的非常手段催要尾款。学生不能到教室学习,只好在寝室自学,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采用基本的电化手段教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结束了单调枯燥满堂灌的授课历史。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乡开展教学竞赛,教师努力上好合格课,争当优质课教师(即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教学质量等均为优秀)。教师任教的学科基本实现了专业化,不再是一人带多门课程。学年结束,几门主要课程全县(区)实行统考,集中阅卷,成绩要排名,先后设有教学质量百佳教师奖和教学质量一二三等奖。

学校实行寄宿制,有些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拿不出多余的钱交生活费,学生的吃饭只好排班轮流解决。家长带米菜到学校做给学生吃,学校确定基本的生活标准,保证学生能吃饱。家庭条件好的比赛似地做出颇有营养和上档次的饮食,成为大家争相传颂的佳话。

现在的赵勉河小学

这期间,也培养了一批各条战线上的精英人才 ,如攀升电脑董事长陈孝军,产品销往几十个国家,跻身武汉市私营企业五十强。如夷陵区经发集团董事长陈先冬,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来,因乡镇合并,栗子坪初中撤销,学生分流到下堡坪和其它乡镇,秀水坪小学、蓝家河小学合并到赵勉河小学。

2012年,为了振兴山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夷陵区教育局选派实验小学以苏庆华为校长、张海波为副校长、胡志军为政教主任的启明星团队来到赵勉河小学,迎来了原栗子坪乡教育发展的春天。他们与本校教师携手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努力提升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团队将实小的宝贵经验同赵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优化了学校的治理方案,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制度。致力转变教师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再相互探究解决问题,后登台展示评价。优生和差生结对帮辅,中等生相互竞争,大家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促进了教育教学成绩的快速提升。2016年,学校被区教育局表彰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学校致力打造“正身、正心、正行、正人”的四正文化,在围墙、走廊、楼梯等处张贴伟人和名人的图片、简介、名言。学校先后邀请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来校讲励志苦读的故事,唱山歌,介绍自己勤学苦练的奋斗历程。请农民书法家邹志宜给师生上书法课,现场示范,指导书写,激励学生向名人学习,走名人成才的道路,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创建书法特色学校,师生在“书文同乐”节目中,一边表演书法操,一边书写汉字,在片区获得二等奖,在区级展演中赢得好评。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多方争取资金,不断优化学校硬件设施,加固美化了教学楼,装修配套了师生宿舍楼,建起了漂亮舒适的塑胶操场,改造完善了仪器室、图书室、微机室等,各班配备了班班通设备,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近几年,黄德武校长带领师生内强质量,外树形象,注重名师引领,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的素养课堂,致力“三观”培养,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

学校在上级的扶持下,教学设备升级为希沃一体机,它集电视、电脑和平板为一体,教师使用白板教学,可以触摸交互使用教学软件课堂活动可通过游戏化的设计使得学习活动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学习兴趣愈加浓厚。改造了食堂,拆除了烧煤的旧锅炉,安装了空气能和电蒸饭柜,食堂达到了宜昌市A级放心食堂标准。建起了太阳能集热系统供水澡堂,告别了学生端水洗澡的历史安装了学生饮水平台,保证了随时有开水喝。夏季有电扇降温,冬季有空调取暖,真正实现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美好愿望。

展望未来,一幅城乡均衡发展、科学快速发展、优质持续发展的教育美丽画卷将展现在夷陵大地。[1]

作者简介

望西善,男,1959年7月生,宜昌夷陵人,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