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關總依稀(何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關總依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鄉關總依稀》中國當代作家何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關總依稀

崀山腳下的新寧流傳着這麼一句俚語:「鋼化廬州,牆倒陝西」 。只因在新寧,「鋼」「江」 、「牆」「祥」諧音,故而,前者指楚勇創始人江忠源(安徽巡撫,追認總督銜、諡封忠烈公)戰死安徽廬州(合肥的舊稱);後者則指楚勇的另一重要將領——記名提督陳希祥病死在川峽作戰的火線上。

江忠源不僅是楚勇(自成一體,是湘軍的重要支系)創始人、封疆大吏,而且因為他向以為同伴趕屍誤考多次和廬州一役慘烈激昂、捨身求死而名震天下。那麼,新寧人能把出身楚勇、步「江」後塵的追隨者——記名提督陳希祥與之相提並論,除了兩個人有着相似的職銜,同樣為岌岌可危、大廈將傾的晚清政府不惜擎天一搏、捨身忘死的驚人經歷之外,恐怕是對他們殘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雲南苗民起義、川陝農民起義,最後自掘墳墓的相似命運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

歷史的煙雲翻卷過一百多年之後,當我們拋卻功過是非的爭鳴,去追尋陳希祥成長的足跡和裊裊升騰在鄉間的碎片,發現他對於故鄉堡口,乃至一衣帶水的桃花村和夫夷江在此折轉出的三面環水的一灣半島——桃花島,也是那般的繾綣和流連,讓我們對這個馳騁疆場、殺人如麻的一介武夫多了一份婉轉的認知,猶如一路流來、千轉百回的夫夷江水,有險灘,有飛瀑,也有柔情,有低鳴,他有時溫馴得像夫夷江留在桃花半島上的一汪清泉,恬淡、怡然、親切、不舍,讓人津津樂道,樂此不倦。

1850年末,適逢洪秀全在廣西起兵,勢如破竹,清廷惶惶不可終日。即令南方各地大辦團練自保,並隨時響應徵召,以備急需。堡口、桃花一帶一馬平川,又宜水陸兼訓,因而這方圓幾十里的青壯年被徵召到堡口碼頭練兵。隊伍里有十九歲的新石村(現合併後稱堡口村)村民陳希祥,他早就心已痒痒,決意隨楚勇領袖江忠源去沙場揮斥,一展身手。然而陳母林氏多有不舍,她考慮最多的是陳希祥出去打仗,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怎麼辦。決意要為兒子說一門親事,等完好婚以後再說下文。就四處托人,在四鄰八方物色。陳家並非殷實人家,媒婆們踏爛芒鞋也沒為陳希祥對上象,不是嫌陳家窮就是說小子沒出息。但陳希祥卻心比天高,他聽說附近的桃花村李姓財主家有一個長相出眾的滿妹子,就托媒婆去說,被李財主一陣奚落,說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陳希祥一聽,讓媒婆捎去了一句:「他要混出個一品大員,你就悔青腸子了!」李財主就偷偷地向媒婆要了陳希祥的生庚八字。那時,堡口城隍廟裡有個和尚,卦算兩絕,把陳希祥的四柱八字一排,頓時就大驚失色!他給了李財主一首陳希祥的藏頭詩:

陳國錦瑟和鳴意,

希者承顏少年麒。

祥麟威鳳東風起,

越上九重生龍翼。

李財主拿到這首詩,喜不自禁,立馬就安排女兒與陳希祥的婚事,不僅一切彩禮全免,還倒找嫁妝、被褥一應用品九九八十一大件,把整個堡口壟里的排場都蓋了。

更為可笑的還是堡口城隍廟的菩薩也甘拜陳希祥的下風。陳希祥與滿妹子完婚後第一次去老廟裡拜菩薩,老和尚為陳希祥打卦,打了九九八十一卦打不轉,老和尚心裡發毛,他在想:是不是這陳希祥八字大了,菩薩也怕了他不成?他趕忙燒了一炷香向菩薩許願:「菩薩在上,既然陳希祥是個大貴人,我就修堵圍牆把廟圍起來,免得您老人家見了他要鞠躬磕頭!」

這話一說完,一卦下去,就占着了。這就是地方菩薩也知道陳希祥八字大,敬而畏之,要修堵圍牆免屈尊身的說法。

咸豐三年(1853)十一月,江忠源被困廬州,其堂弟江忠濬在老家急募千人與劉長佑兼程赴難。這時,陳希祥再次激情堅請,其母不好再三阻攔,遂同意了兒子的要求。第二天晨,陳希祥與同村的其他五十餘名青年一同踏上了趕赴廬州的征途。站在船頭告別母親和新婚妻子,看着漸行漸遠的家鄉,他咬緊牙下定決心: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混出個模樣!

此去經年,他從江忠濬的敢死隊員干起,身經慘烈的廬州保衛戰,親眼目睹了江忠源的「以身許國」,喊着「廬城不復,吾等不歸」的誓言,又隨江忠濬潛入廬州城打撈江公屍體,然後「趕屍」回縣厚葬。咸豐七年(1857),江忠濬奉命馳援廣西,陳希祥已經是江忠濬「達字」營的左臂右膀。

同治二年(1863)川陝蘭李起義,進剿湘軍被困綿州,四川巡撫駱秉章求援。陳希祥隨江忠濬的「達字」軍從蜀入陝「剿匪」。因江忠濬被任命四川布政使,他將軍隊交由陳希祥接統。從此,陳希祥正式統帥達字軍。

陳希祥接統達字軍後主要在川陝境內作戰,成為湘軍川陝作戰的重要力量,軍功累至記名提督。在川陝作戰期間,又適逢同治七年(1868年)貴州方面發生多起苗民起義,最著名的莫過於馬如龍、黃金印起義,清廷首先想到的還是陳希祥。他帶兵入黔,圍黃金印於鎮寧扁擔山,成功勸降招撫黃金印;第二年,又因雲南總兵林自清「剿匪」不力被追究,林被迫舉旗反清。陳希祥又受命追剿叛將林自清。而林曾與陳拜結金蘭,為不負皇命,陳希祥不惜「背信棄義」,設計拿下林自清。

儘管陳希祥長年在外征戰,但那份家鄉情結卻與日俱增。無論走到哪裡,總忘不了家鄉兩絕:桃花米酒和堡口豆腐。這「桃花酒」猶如重陽酒,要在桃花盛開時節發酵,桃子落地當口取酒,那酒香馥郁濃醇、十里可聞;而「堡口豆腐」卻是不可複製的獨特標籤,就全賴堡口街後那一眼山泉,隔一步也不正宗。那水制醋做出來的豆腐甜淨如飴、清爽滑嫩,津津入口,豆香餘味。那時節,軍供很不方便,但「達字」營里的弟兄聞此起勁,頓有歸鄉神助之力,喝點桃花酒,吃幾塊「堡口豆腐」打起仗來也格外來神。而這點小小心愿,常常被負責軍供的地方官員詬病,居然連慈禧太后也知道了。老佛爺見「達字」軍捷報頻傳,哪還在乎那幾片豆腐和小燒酒,也就准了。自此,這「堡口桃花兩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堡口豆腐街煙火繚繞,終日不歇;往來人丁,熙熙攘攘。而桃花村裡的釀酒作坊,也忙得個不可開交,如同市肆一般。也正是這份鄉情的扭結,讓達字軍里的弟兄越打越有勁,陳希祥的官也越做越大。

陳希祥當了記名提督以後,也沒有忘記為家鄉做貢獻。那時節,堡口碼頭常常有來自四川的軍用船隻靠岸,拉來大小不一、精工規整的石塊和建築材料,他要把家鄉的碼頭和學校(書塾)建好,方便鄉親們出入和船隻停靠,也讓孩子們有個安心讀書的地方。現在堡口、桃花碼頭的青石板還在,那凹凸在石板上的足痕記錄了陳希祥拳拳不舍的初心;而德余堂(一度是堡口中學所在地)里曾經琅琅的書聲,依然仿佛還在堡口、桃花十里八鄉的田間地頭迴響……

除了桃花村的滿妹子,陳希祥還娶有多房妻妾,但除了滿妹子破過身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其他娘們都未動過身孕。但不知何故,李家滿妹子所生唯一的兒子也少小夭折而去,這就斷了香火。有人說,在貴州為了誘降林自清,陳希祥違心地與曾拜結金蘭,並發出過「如有二心斷子絕孫」毒誓的林子清反目,最後利用對方麻痹之機大舉反攻倒算,置林於死地,才因語成讖落此結局。其實,這除了巧合,恐與其常年征戰在外,舍家離眷有關。

晚清危機四伏、形同漏斗。即使有千萬個忠心不二的陳希祥,也無以力挽狂瀾。尤其是川陝邊地,民族矛盾和各種反清武裝此起彼伏,如如荼。陳戰功顯赫,但因多年積病,不幸於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五(1874)在軍中病逝,年僅43歲。

儘管陳希祥的悲劇人生較早落幕,但他步忠源後塵所演繹的忠君形象是歷史無法抹滅的。他也成就了新寧晚清官宦盛景里精彩的一幕,他和他的戰友們繪就的「隔牆兩制台,隔江兩提台,五里七道台,十里八藩台」的壯麗群像是新寧歷史上最閃亮的墨彩。

時光倥傯,斯人已去!我們躑躅在堡口、桃花的碼頭,儘管堡口豆腐因水井被淹早已淡遠,桃花燒酒零星散漫尚未形成產業。但那悠遠的、濃釅的裊裊原香,始終不願散去,猶如依傍、點綴在桃花半島上星星點點的人家,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1]

作者簡介

何石,男,湖南新寧人。系中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