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接地氣」(楊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也談「接地氣」》是中國當代作家楊虎的散文。
作品欣賞
也談「接地氣」
去海灘遊玩,大家都喜歡脫掉鞋子在海灘上走一走,心情特別舒暢。為什麼?因為接了地氣。近幾年來,「接地氣」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流行語,且人們歡迎「接地氣」。
翻閱《辭海》有釋:一曰「地中之氣」。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三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二曰「不同地區的氣候」。出自《周禮·考工記》,「橘逾淮而北為枳,鸜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由此可見,古人對「接地氣」一詞語早有解釋。
而今,「接地氣」意指接地中之氣,或者說要適應特定的地域環境。引而申之,也就是說,在自然界,只有地氣和天氣上下相接,才有春暖花開,才會出現生機蓬勃的狀態。在政治、藝術等領域,指廣泛接觸老百姓,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不能脫離人民群眾,不能高高在上,「接地氣」還可表示口語中的「靠譜」。可見,「接地氣」與我們息息相關,不接地氣的生命終將枯竭。
馮小剛是大家熟知的影視導演,一次電視訪談節目,當主持人提問馮小剛是如何做電影的,馮小剛深有感觸地說,他之所以被廣大觀眾認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接地氣」。由此可見,藝術作品如不接地氣,不反應現實生活,作品自然也就失去了藝術活力,也不會得到觀眾認可。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穫的才不只是建議。我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真情實意地走近你,走近你,讀懂你,為了你,依靠你。」這句話是中央電視台《走基層》的廣告語,細細品味,不禁感觸,接地氣不僅僅是我們做人的操守,也是社會各級組織的信條。不接地氣,終會使個人孤立,使組織脫離百姓。縱觀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眾生相,許多腐朽沒落乃至腐敗的現象無不源自不接地氣。
我喜歡「接地氣」這個流行語,願人們都常在生活中接接地氣
作者簡介
楊虎,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