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九里明别名:芸皮 芸红, 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外层果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摘,削取外支果皮[1] ,晒干或阴干。

目录

原形态橘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m。枝细,多有刺。叶互生;叶柄长0.5-1.5cm,有窄翼,

顶端有关节;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4-llcm,宽1.5-4cm,先端渐尖微凹,基部楔形,

全缘或为波状,具不明显的钝锯齿,有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

花萼杯状,5裂;花瓣5,白色或带淡红色,开时向上反卷;

雄蕊15-30,长短不一,花丝常3-5个连合成组;雌蕊1,子房圆形,柱头头状。

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横径4-7cm,果皮薄而宽,容易剥离,囊瓣7-12,

汁胞柔软多汁。种子卵圆形,白色,一端尖,数粒至数十粒或无。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资源分布:

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卷同,厚约0.2mm。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

具光泽,密布点状凹下或凸起的油点,俗称“棕眼”,内表面黄白色,亦有明显的油点,

对光照视透明。质脆易啐。气芳香,味微苦、辛。以皮薄、片大、色红、油润者为佳。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桔或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2]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

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向内卷曲。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存放后呈棕褐色,

密布黄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内表面黄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圆点。 [1]

橘红的作用

抗炎:柚皮甙给小鼠腹腔注射l00mg/kg,可降低甲醛性足踝浮肿,但对5-羟色胺引起的炎症无效;

柚皮甙静脉注射50-250mg/kg,可抑制大鼠因静脉注射微血管增渗素(Kallidine)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所含柚皮甙有消炎镇痛作用。

其它:柚皮甙(2g/kg饮食)与致栓塞(Thrombogenic)饲料喂养大鼠,可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并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快血流等作用。

治嘈杂吐水:真橘皮(去白)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

橘红的功效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憨心薄禾医生,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

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扬饮之,甚良。

治风痰麻木:橘红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烂去滓,再煮至一碗。顿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

治产后脾气不利,小便不通:橘红为末,每服10克,空心,温酒下。

治乳痈,未结即散,已结即溃,极痛不可忍者:陈皮(汤浸去白,日干,面炒黄)为末,麝香研,酒调下二钱。

燥湿化痰,理气消食。主治咳喘痰多,胸膈痞闷,

食积呕吐,嗳气呃逆,脘腹胀痛。[2]

炮制橘红:

拣去杂质,刷净,用时折碎。盐橘红:取净橘红用盐开水均匀喷洒,

使其吸收,晾干。(每橘红100斤,用食盐2斤,温开水适量化开澄清)蜜橘红:

将橘红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时,加入蜂蜜拌匀,再炒至略带焦黄色,取出,晾干。(每橘红100斤,用蜂蜜25斤)

性味辛;苦;温

归经膀胱;小肠;肺;脾;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散寒燥湿;理气化痰;宽中健胃。主风寒咳嗽;痰多气逆;恶心呕吐;胸脘痞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燥咳及嗽气虚者不宜服。

复方

①治嘈杂吐水:真橘皮(去白)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怪证奇方》)

②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

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上细锉,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局方》二陈汤)

③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汤饮之,甚良。(《谈野翁试验方》)

④治风痰麻木:橘红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碎去滓,再煮至一碗,顿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摘元方》)

⑤治产后脾气不利,小便不通:橘红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

⑥治乳痈,未结即散,已结即溃,极痛不可忍:陈皮(汤浸去白,日干,面炒黄)为末,麝香研,酒调下二钱。(《圣惠方》橘香散)

各家论述

1.《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

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

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

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2.《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3.《医林纂要》:橘红专入于肺,兼以发表。去皮内之白,更轻虚上浮,亦去肺邪耳。

4.《医学启源》:理胸中、肺气。

5.《纲目》:下气消痰。

6.《本草汇》:能除寒发表。[3]

橘红的吃法(做法)大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