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九翅豆蔻(中药材)


九翅豆蔻
8-201030111F3502.jpg
图片来源 https://www.zw3e.com/105/56452.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九翅豆蔻

汉语拼音:Jiǔ Chì Dòu Kòu
别名:红蔻、假砂仁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入脾、胃二经。无毒
功能:温中止痛,开胃消食
主治:常用于脘腹冷痛,腹胀,不思饮食,嗳腐吞酸

九翅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AmomummaximumRoxb.的果实或根。具有温中止痛,开胃消食之功效。常用于脘腹冷痛,腹胀,不思饮食,嗳腐吞酸。[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九翅豆蔻

拼音名:Jiǔ Chì Dòu Kòu

英文名:Fruit of Ninewing kAmom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omum maximum Roxb.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实或根。

采收和储藏

果实将成熟时采收,烘干。

原形态

九翅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高2-3m,茎丛生。植侏下部叶无柄或近于无柄,中部和上部叶的叶柄长1-8cm;叶舌2裂,长圆形,长1.2-2cm,被稀疏白色柔毛,叶舌边缘干膜质,淡黄绿色。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0-90cm,宽10-20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下延,叶上面无毛,下面及叶柄均被白绿色柔毛。穗状花序近圆球形,直径约5cm,鳞片卵形;饮片淡褐色,早落,长2-2.5cm,被短柔毛;花萼管长约2.3cm,膜质,管内具淡紫红色斑纹,裂齿3,披针形,长约5mm;花冠白色,花冠管较萼管稍长,裂片长圆形;唇瓣卵圆形,长约3.5cm,全缘,先端稍反卷,白色,中脉两侧黄色,基部两侧有红色条纹;花丝短,花药线形,长约1cm药隔附属体半月形,淡黄色,先端稍向内卷;柱头具缘毛。蒴果卵圆形,长2.5-3cm,宽1.8-2.5cm,成熟时紫绿色,3裂,果皮具明显的九翅,被稀疏的白色短柔毛,翅上更为密集,先端具残存的宿萼。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800m的林中溪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 性状鉴别,果实呈卵圆形可椭圆形,略向一侧弯曲。果皮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具明显九条翅,被稀疏白色短柔毛,除果翅外,可见明显的纵走棱线。果皮较薄,经压后易沿棱处开裂,内表面黄色。中轴胎座,3室。种子团呈卵圆形或圆锥形,一端较尖长,每室有种子团2-12粒。种子不规则形,略扁,表面褐色、深棕郄或浅棕色。气香,味辛凉。
  •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假种皮细胞多层,有的不完整。种上以表皮细胞方形或类方形,排列紧密。下皮细胞长条形或不规则长方形内含黄红色、黄绿色或淡黄色色素。油细胞仅分布于种脊维管束的周围,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油滴。内种皮含大量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温中止痛;开胃消食。主脘腹冷痛;腹胀;不思饮食;嗳腐吞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果实2-6g,根6-15g。

各家论述

《海南植物志》:果实有开胃、消食、行气、止痛的功能。[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九翅豆蔻-中药材库-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九翅豆蔻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