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乔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乔镗,是明代在川沙筑城抗倭的英雄,历来为人民所敬仰,人们在城内立功德牌坊和建仰德祠纪念他。其子乔木、孙乔拱壁,也都进士及第,政绩斐然。

生平

乔镗,号春山,太学士,出身于官宦世家,性格豪放,为人慷慨,办事有谋略,自小有报国之心和卫民之志。当时正值明世宗失政,严嵩当权,边防薄弱,战备应弛,因此东南沿海倭患连年,百姓备受烧杀掳掠之苦。朝廷曾征募诸道兵约10万众进行围剿,但因内地兵不熟地情不懂水性,故常遭败绩,一时难以奏效。而川沙又当洋山、马迹之冲,洪洼深阔,贼船扬帆从海上来,可以直达护塘由此登陆,于是这里成了贼寇出没潜藏之所。

乔镗目此现状,便向官府提出多种倡议,这些倡议都有利于抗倭和有利于边防,故均先后被批准而由其具体负责实施。 一是浚海塘外濠。老护塘外侧原来因取土而留有一条濠沟,至明嘉靖年间代沟已十分浅窄,贼寇前来既易逾越,我又难守卫。乔镗倡议先塞洼口后浚外濠,以改善海防设施。幕府同意他的提议,于是1553年乔镗组织役夫分段开挖,自己也亲临工地,参加劳动,与最下层的劳工同甘共苦。这样南北90里长的外濠就在当年疏浚完成了。外濠的加深加阔和洼口的堵塞,使贼船不能再直达护塘,大大延缓了上岸速度,塘内百姓就有时间坚壁清野,减少损失,守兵也能有时间巡逻防御。外濠疏浚后百姓就称其为御寇河,内濠称运盐河。

二是自己出资募集乡勇,组建民团。由于百姓受害深,有抗倭自觉性,因此很快就募得千人。分类编队后昼夜进行军事训练和纪律教育。这支队伍有和其他官兵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它是按亲属和邻里关系来编组的,相互生死与共休戚相关,遇到敌情同仇敌忾,一往无前。其次,海滨的盐丁乡民历来骁勇强悍,有习武健身的传统,因此一经训练,有很强的战斗力。第三,多数是当地人,熟悉地势,了解敌情,一遇战斗自然会有后方支援。另外乔镗又亲自督阵。因此一开始就取得了很好的战绩,每日有喜报,每战有新获。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闻悉踞川沙洼之寇攻南汇,乔镗即带民团赶往六团拦截,打得贼寇四散逃窜。当时踞柘林之贼700余人赶来会合,被乔镗诱至川沙堡南侧的潘家桥包围歼灭。为此,江苏幕府多次给他记功,并报朝廷大司马授予五品官衔。 三是筑川沙堡城。侵扰上海地区的倭寇主要盘踞在柘林和川沙两个洼口上,因此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巡抚赵忭、巡按尚维持、兵备熊桴,同意乔镗和王潭的请求,兴筑川沙城,并发文让乔镗督办此事。筑城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落实分配人工、计算摊派经费、采集准备材料,事务纷繁,又易得罪人。而乔镗极为振奋,他不避嫌怨,秉公办事,自己既捐金若干斤,又亲负土石,带头劳动,力尽督部之责,结果仅三个月城就筑成了。此后倭寇就不敢随便从川沙洼上岸进行骚扰掳掠了。乔镗在此事中也确实冒犯了一些人,特别是地方官吏和富庶人家,他们都因逃不脱所派工役和应负款项,又要限时完成而怨声一片。还有人在狱吏面前诬告他。结果乔镗冤遭庭杖气愤而死。在民国《川沙县志》上是这样记载的:“乔镗故素封,而又有劳兵间,性不善下人,见巡行御史或应对失恭谨,诸将思中之,御史怒,杖之庭下,竟愤死。” [1]

乔镗家谱

浦东明朝名人乔镗,字子声,号春山。

乔氏始祖(汉)乔玄一乔羽一智明一泰、豫,豫一庶一迪吉一师望一偘一樊龙一徒文一明扬一冲之一嵩一戬一凝之一秀一承连一晋一庆一奇臣、盖臣、良臣,盖臣一迁、迪、逵,

乔逵(第二十一世)一乔柏一升一日纯一伦一執中一秉彝一中微一文记(二十九世)一昶一乔閒

上海乔氏(一始祖)乔閒一乔杞(二世)一乔彦衡(三世)一乔镇、乔钧(四世),乔钧一乔朴(五世)。

始祖閒,用舒公子,字清逸,配王氏,子一乔杞。葬南汇鹤砂里,祖塋别谱云:自孙吴以来,世居鹤沙为上南诸派始迁之祖。 乔杞字子材,号良哉,配徐氏,子一彦衡。

乔彦衡字文信,号持鄉。洪武中有司举材干,仕鸿臚寺序班。配夫人沈氏,葬上海城内小南门内,永兴桥南,原主穴。生二子乔镇、乔钓。按公仕中丞公墓表,则云仕元意者其在元明间。公又自鹤沙里徙居上海邑治占籍也,为上海乔氏诸派始迁之祖。 乔镇字孟安,号南楼,精医卫,详邑志,享年五十有八,配殷氏,葬邑治永兴桥祖塋,生二子:乔纲、乔纪。乔纲生二子:乔节、乔益,公乔纲迁居南桥。

乔纪字仲纶,号成翠,邑庠生,仕濮州判,生于永乐丁亥六月初七,卒天顺已卯三月二十八日,享年五十有三,配宜人孙氏。葬上海文廟西半叚经北扦主穴,子二:乔豫、乔章,迁居北桥。

乔彦衡(文信公)次子乔鈞(士安公)配王氏生三子:乔朴、栋、枢。

乔钧 长子乔朴,字可宝,配梁氏,子一,乔瑜。次子乔栋,字可桂,配郭氏,子一,乔珪。三子乔枢,字可執,配陈氏,子一,乔璘。

乔朴(五世)一瑜(六世)一经(七世)一晟(八世)一乔镗(九世)一乔木(十世)一乔拱宸(十一世)一乔炜(十二世)一乔舒(十三世)。(略)

乔瑜,字良玉,邑庠生,配杨氏,子二:乔经、乔纶。

乔经字天叙,邑庠生,配汪氏,子六:乔晟、乔昇、乔昆、乔冕、乔杲、乔晨。

乔镗族兄弟有乔錦、乔(金敖)、乔鏢、乔鑑、乔鐵、乔(金般)、乔鐩、乔鐸、乔錫、乔釗、乔銓、乔钦、乔鐄、乔镐、乔鏐等。

乔镗生乔木、术、本、枬、桢五子,

乔木一乔拱宸、乔拱宿、乔拱璧。

乔术一乔拱轸、乔拱修

乔拱宸一乔炜、乔培、乔之武,乔拱宿一乔之吉, [2]

乔镗后人

自乔镗起,浦东乔姓进入鼎盛时期。乔镗儿子乔木、孙乔拱壁,先后进士及第。乔木官福建参政,乔拱壁官南京兵部侍郎,乔拱壁兄乔拱宿为两浙盐运使。遂使川沙有“乔半城”之称。秦荣光的另一首竹枝词说“英雄无命佐皇廷,滴水崖头坠将星,天不欲延明国柞,乔公子技枉精灵”。悼念了明万历四十六年(1619),于辽东与后金作战中牺性的乔一琦。

乔一琦是乔杞另一支后代。这支乔姓家族后散居上海县城和法华镇(今长宁、徐汇的天山路、遵义路、新华路地段)。南市乔家浜有最乐堂,就是乔一琦故居。近年在遵义路地区发现的《乔氏家谱》,就是他们的谱牒。

乔一琦,父懋敬,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广西右布政使。乔一琦少年聪明,不料科场屡次失意,于是抛弃诗书,走马击剑,疏财重义。人称“乔公子”。据说他能开五石弓,惯使巨铁槊,曾经驰马过石坊,手攀坊楹,双腿夹马,令马四蹄悬空离地2尺许。万历三十一年,乔公子中武举,开始了用剑刀创建功立业的生涯,因孔武有力,他屡为上司赏识,力”历四十六年提升为镇江游击都司,驻守辽东鸭绿江边的镇江堡。次年初,明军四路攻打后金,乔公子领先锋,率500人,破后金军十寨,斩努尔哈赤第三子阿都和女婿火胡里奴,血战四昼夜,挺进300里。只因主力杜松部在萨尔浒全军覆没,遂成孤军,陷入重围,他因不肯投降,自尽于滴水崖。

乔一琦是很有武功,然而他的诗作和书法也属上品,今存所著18首诗的草书帖和金刚经石刻两种,后者原qiao_01.jpg (1863 bytes)立南市也是园,现都藏于上海市博物馆。

乔姓,兴旺于明季。清代上海出现位官居正二品的乔光烈,他在出任陕西宝鸡知县时,主持修筑惠民渠,且劝民桑蚕,奖励生产,使宝鸡郊野桑树绵绵,后人称为“乔公桑”。乔光烈官至湖南巡抚,在他做官30年里,洁己奉公,被称为天下清官。乔姓在上海是一个小姓,但在明清两代,出进士8人,其中法华乔姓6人,浦东乔姓2人。

今人中有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浦东乔永洁,他对小学数学教学,深有研究,发表出版有关著述论文达百万字。

1994年,全市有乔姓1.26万人,居第123位。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