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乐育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乐育乡位于红河县境中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93.6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51个自然村、80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汉等民族,其中哈尼族占58%,与迤萨镇、浪堤、架车、宝华乡接壤。境内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486毫米。

2016年1月11日上午,乐育举行撤乡设镇揭牌、授印仪式。[1]

乡镇概况

乐育乡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县,地处县境中部,距离县政府所在地24公里,到县城的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乐育乡东邻宝华乡,南邻架车乡,西邻浪堤乡,北邻迤萨镇。辖乐育、然仁、尼美、窝伙垤、大新寨、龙车6个村委会。

海拔在600米至2437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ºC,年降水量1289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甘蔗、木薯、芭蕉芋等多种粮经作物。

农村经济

乐育乡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0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244万元,占总收入的46%;畜牧业收入1255万元,占总收入的1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270头,肉牛1225头,肉羊3000头);渔业收入71万元,占总收入的1%;林业收入639万元,占总收入的9%;第三产业收入1328万元,占总收入的18%;工资性收入671万元,占总收入的9%。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城镇居民收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67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210人,(占劳动力的10%),在省内务工1854人,到省外务工356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7年12月,乐育乡有乡村住户5340户、22397人,其中男性11616人,女性10781人。其中农业人口22107人,劳动力13250人。乐育乡是哈尼族、彝族、汉族的混居地,其中哈尼族12318人,彝族9631人,汉族223人,另有部分因婚姻、经商等因素而常年居住的其他民族杂居。

到2006年底,全乡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6人,占人口总数的0.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686人,参合率达80%;享受低保718户、2646人,其中:享受城镇低保54户、94人,享受农村低保664户、2200人。

乐育乡群众就医主要依靠乡卫生院和分设在各村委会驻地的村卫生室,全乡卫生院、卫生室占地面积2473.3平方米、建筑面积1164平方米,业务用房3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5人,其中乡卫生院8人,乡卫生院位于乡集镇东部,距乡集镇中心500米。乡集镇中心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4个,集镇中心尚未建生活排水设施,集镇中心无人畜混居户。聘用集镇街道卫生保洁员3人。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12月,乐育乡建有初级中学1所,距离集镇中心2公里,校园占地面积30亩,校舍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拥有中学教师64人,在校中学生1197人,建有中心完小1所,校园占地面积900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91平方米,拥有小学教师46人,在校小学生824人。全乡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782人,其中小学生2585人,中学生1197人。乐育乡集镇中心建有文化站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5、2006年连续被评为全县农村文艺调演第三名。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乐育乡集镇中心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集镇中心街道有路灯。有 935户通自来水,有530户饮用井水。有1155户通电,有 32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456户,分别占乡村总户数的100%、27.7%和3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6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总户数210户(分别占总数的40%和18.2%)。

该乡到县道路为弹石路;进乡道路为弹石路面;乡集镇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集镇中心建有汽车客运站1个,集贸市场待建。全乡共有汽车105辆,摩托车320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400亩,有效灌溉率为93%。

到2006年底,乡集镇建有沼气池农户11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0户。全乡有5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1个自然村已通电;有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1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灯。乡集镇中心住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8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2]

重点建设

水利方面

小丘、龙车人畜饮水工程。然仁村委会小丘村位于红河县乐育乡境东部,距乐育乡政府驻地8公里,与迤萨镇、宝华乡毗邻。该村共99户、410人,215头大牲畜,2007年人均有粮310公斤。龙车村委会龙车村位于乐育乡西部,距乐育乡政府驻地7.5公里,该村共174户、635人,145头大牲畜,2007年人均有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1120元。

小丘和龙车村一直以来存在饮水困难,该项目自2007年初申报,由省财政厅补助经费,工程总概算投资22.5万元,内容涵盖新建饮水管道和饮水池,到位资金15万元,工程正规划实施中。

产业方面

棕榈产业发展项目。乐育乡现有棕榈面积6100亩,主要分布于然仁、尼美、大新寨、窝伙垤等村委会,占全乡适宜种植面积的25%, 为了将棕榈产业做成全乡人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充分利用县年产8000吨棕丝软垫厂对原料需求较大的机遇,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棕榈,拟在然仁、尼美、大新寨、窝伙垤村委会建设四个棕榈种苗培育基地,概算总投资15万元,已落实育苗2亩,投入经费2万元。

芭蕉芋产业发展项目。芭蕉芋属乐育乡的后续培植产业,主要种植在中半山区和高寒山区,2008年计划种植3000亩, 全乡落实种苗150吨,落实面积2500亩,已收购35吨。

交通方面

龙车至娘普农村通达公路建设项目。龙车村委会位于乐育乡西南部,距乐育乡政府驻地6.5公里,项目于2007年7月实施以来,我乡积极配合实施工方做好各种征地拆迁和矛盾纠纷的调处,按照县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项目安排,总长21公里的龙车至娘普公路已基本完工。

凹腰山经乐育至宝华水泥路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做好该路段的公路的养护工作,待公路建设时积极协助实施方做好乡境内的工作。

集镇建设方面

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乐育集镇总人口约6000人,人口密度大,可建设用地少,建筑密度大,集镇驻地内仅有一条主街

道,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一个规范的农贸市场,以街为市,沿街摆摊,交通、人流拥挤的现象很突出。严重影响了乡容乡貌和环境卫生及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盘活土地,拟在乡卫生院西侧空地内建设一个集贸市场。规划布置了商住用房、停车、绿化等设施。

通过建设农贸市场,可以使集镇建设向东部荒山拓展,集镇功能趋于合理,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根据预算,总投资共需资金597.5万元。已委托县城建局做好了《红河县乐育乡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图。

集镇2个塘子改造项目。乐育乡集镇中心两个塘子,解放以来是乐育乡展示乡集镇土司文化,人民群众休闲的重要场所,各级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进行过修缮,但由于投入不足,历次修缮进行少量绿化,造成两个塘子污水浑浊,淤泥沉积,影响了集镇面貌。为切实改善集镇生态环境,营造一个美观清洁的集镇群众休闲场所,对集镇两个塘子进行改造,改造内容涉及清除塘底淤泥;在塘子周边用白晶玉石围栏200米;修建沟渠进行引水。共需经费36万元,乡自筹经费30万元,清除塘子淤泥过半。

乡文化站建设和职工住宿楼修缮项目。乐育乡文化站建设和职工住宿楼修缮工作于2007年下半年先后动工,于2008年2月竣工,文化站总面积130平方,二层砖混结构,职工住宿楼始建于70年代,房屋属瓦顶三层,因年久失修,房屋多处漏雨,墙面剥落,存在安全隐患,为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思想,利于职工积极工作,乡自筹资金12万元进行了修缮,乡文化站和职工住宿楼已初步验收,解决了18名职工住宿和办公条件。

扶贫方面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资金、捆绑项目,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以整村推进、爱德项目、卫生公厕等项目为契机,切实加强基础性工作,全面启动实施窝伙垤、塔普、东山等整村推进和爱德项目;全面完成32个卫生公厕建设,群众"入厕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新农村建设方面

龙车村委会龙车村新农村建设项目。龙车村隶属于乐育乡龙车村委会,属半山区。位于乐育乡西边,距离乐育乡6.5公里,是龙车村委会所在地。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61户,人口696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通过项目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不断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该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该村项目主要建设的内容有:村内道路硬化、沼气池、人饮工程、厕所、产业发展经费和科技培训。投资估算需资金40万元。其中,向上级争取补助20万元,乡政府及群众自筹20万元,项目申报书已报县农业局。

社会事业方面

乐育中心校综合楼建设项目。预计建盖4层,总面积为1468平方米,于2007年8月动工,工程一层封顶,到位资金100万元。可容纳8个教学班,400名学生,60名住校生和改善4个教师的办公条件。

乐育乡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共计3层,总面积370平方米,投资38万元,于2007年6月施工,工程已完工待验收,大新寨和窝伙垤小学建设项目。两所学校建设属爱德项目,两所学校建盖楼数、总面积、投资概算分别为3层,400平方米,32万元,先后于2007年8月和12月动工,投入经费24万元,窝伙垤小学一层封顶,大新寨小学二层封顶,可容纳10个教学班,500名学生和改善教师住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