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鯔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鯔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烏鯔魚,亦稱"烏魚""或"鯔魚",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的其中一種。體圓而長,頭部略扁而尾部稍側扁,體長可長120厘米。廣泛分布於全球的溫、熱帶海域的沿岸,喜棲息在入海口。幼魚常溯河入淡水河川。利用其鰓耙濾取有機物為食。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遭污染的港灣、河川皆能生存。是台灣最為重要的經濟性消費魚類,雌魚的卵巢稱"烏魚子",是名貴食品;精巢即名菜烏魚鰾

簡介

烏鯔魚"以前稱為"烏魚""或"鯔魚",俗稱"烏魚仔"或"烏仔",是一種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河口回遊的魚群。每年初冬,東北季風剛起,烏流(主流經台灣東側、支流經西側,魚群大致集結於台灣北面黑潮,主、支流在台灣海峽,均由南向北流)會流處,通常在十二月上旬,烏魚群集結於新竹、苗栗一帶沿海,中旬集結於嘉、南沿海,下旬則移至高雄沿海。

評價

每年的"冬至"前後30天內,隨着水溫、氣溫、天候、海況變化,當冷空氣開始南移,回遊在長江口的"烏魚群",便會開始隨着冷氣團,從大陸循着台灣西北部至西南部間的海域(即台灣海峽),自新竹、苗栗、彰化、台中、嘉義、雲林、台南、高屏一路南下,等過了高雄港後,便陸陸續續開始產卵於高雄至東港、枋寮外海,一直到鵝鸞鼻以後,就又回頭沿着原來的路線回去(回頭烏)。也因此早在17世紀時,就有文字紀錄(荷蘭人的熱蘭遮城日記中,有向漢人抽取漁獵稅十分之一的紀載),漢人因追捕烏魚,常會在台灣西南沿海一帶,搭蓋小棚結夥暫居,等捕烏季節結束後就折返大陸。(也有一些漁民,並更進一步的和原住民從事交易。)由於,烏魚是台灣多種經濟性消費魚類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因此每年烏魚季節,都會有大量烏魚被捕獲的消息報導,所以烏魚又被稱為"信魚"。[1]

參考文獻

  1. 烏鯔魚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