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烏樟 |
釣樟,雌雄異株,落葉灌木,高1~2米。樹皮平滑,有黑斑,隨着時間增長樹皮會變成灰色;小枝有毛,隨後脫落。葉互生,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5~12厘米,寬2.5~4厘米,基部寬楔形,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被毛,葉脈上被褐色毛,羽狀脈,側脈每邊5~8;葉柄長1~2厘米,被褐色毛或近無毛。
花黃綠色,和葉子幾乎同時生長。傘形花序,雄花九個雄蕊,雌花有子房。
果實為漿果,十月左右成熟。枝葉有香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釣樟
拉丁學名; Lindera reflex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木蘭綱
目; 樟目
科; 樟科
屬; 釣樟屬
「校正」併入《拾遺》枕材。
「釋名」烏樟(弘景)、KT 時珍曰∶樟有大、小二種,紫、淡二色。此即樟之小者。按∶鄭樵《通志》雲∶釣樟亦 樟之類,即《爾雅》所謂「KT ,無疵」是也。又相如賦雲∶ 、楠、豫、章。顏師古注 雲∶ 豫即枕木,章即樟木。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別。觀此,則豫即《別錄》所謂釣樟者也。根 似烏藥香,故又名烏樟。
「集解」弘景曰∶釣樟出桂陽、邵陵諸處,亦呼作烏樟, 恭曰∶生郴州山谷。樹高丈余。葉似楠葉而尖長,背有赤毛,若枇杷葉上毛。八月、九 月采根皮,曬乾。 炳曰∶根似烏藥香。
藏器曰∶枕生南海山谷。作KT 船,次於樟木。
根皮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金瘡止血,刮屑敷之,甚驗(《別錄》)。磨服,治霍亂(蕭炳)。治奔豚香港腳水 腫,煎湯服。亦可浴瘡痍疥癬風瘙,並研末敷之(大明)。 莖葉
「主治」置門上,辟天行時氣(蕭炳)。
簡介
【異名】 豫(《山海經》),掄(《爾雅》),釣樟(《別錄》),烏樟(陶弘景),枕木(《史記正義》),丁丁黃、小葉甘橿、野樟樹、光狗棍、大葉釣樟。
【科屬】樟科。
【拉丁文名】Lindera umbellata Thunb.
形態特徵
花單性,雌雄異株,有花9朵排成簇生傘狀花序,花梗被黃褐色毛;花黃色,花被6深裂,裂片橢圓形,無毛;雄花有雄蕊9,花葯2室,瓣裂,全內向。核果球形,黑色,柄長12~17毫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大葉釣樟,落葉灌木,高1-2m。樹皮平滑,有黑斑;小枝無毛。葉互生,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5-12cm,寬2.5-4cm,基部闊楔形,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被毛,葉脈上被褐色毛,羽狀脈,側脈每邊5-8;葉柄長1-2cm,被褐色毛或近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有花9朵排成腋生傘形花序,花梗被黃褐色毛;花黃色,花被6深裂,裂片橢圓形,無毛;雄花有雄蕊9,花葯2室,瓣裂,全內向。核果球形,黑色,柄長12-17mm。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溪邊、路旁的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根皮。
【成分】 根含月桂鹼(Launobine),新木姜子鹼(Iaurolistine)。
【性味】① 《日華子本草》:"溫,無毒。"
② 《品匯精要》:"味辛,性溫,無毒。"
【功用主治】 治奔豚,腳氣,水腫,疥癬,創傷出血。
① 《別錄》:"主金瘡,止血 。"
② 《四聲本草》:"磨服治霍亂。"
③ 《日華子本草》:"治奔豚,腳氣,水腫,煎服;皮煎湯洗瘡痍,風瘙,疥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浴。
生態環境
生於土坡、山谷、溪邊、林下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備考
① 陶弘景:"(釣樟)出桂陽、邵陵諸處,亦呼作烏樟。刮根皮屑以療金瘡,斷血易合。"
② 《唐本草》:"釣樟,生彬州山谷。樹高丈余,葉似柟葉而細長,背有赤毛似枇杷葉。八、九月采根皮,日干。"
③ 《綱目》:"樟有大、小兩種,紫、淡二色,此(釣樟)即樟之小者。按鄭樵《通志》雲,釣樟亦樟之類,即《爾雅》所謂榆、無疵是也。又相如賦雲,楩楠豫章。顏師古注云,豫即枕木,章即樟木,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別。觀此,則豫即《別錄》所謂釣樟也,根似烏藥香,故又名烏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