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當三瘤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烏當三瘤蟲 |
中文名:烏當三瘤蟲 外文名:Trinucleus wutangensis Lu, 1962 形成時代:早奧陶世(O1) 產 地:貴陽市 烏當區後所西南 |
烏當三瘤蟲是產於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後所西南的早奧陶世(O1)的化石。 [1]
烏當三瘤蟲特性描述
頭部外形作半橢圓形或半圓形。頭鞍具有輕微呈現的假前葉節,強烈高拱,略向飾邊侵入。中疣小而明顯。
具有三對頭鞍溝:第一對(前一對)短而狹,第二對(中間一對)橢圓形,平伸,第三對(後一對)作長卵形,由頸溝的側部自背溝向前斜伸。
背溝寬而深,前端有一明顯的小陷坑。頸溝寬而淺,兩側各有一淺坑。頸環節中部較寬,向兩旁變狹,無頸刺。頰葉寬度略大於長度,凸起。
無側眼粒。殼面光滑。後邊緣溝寬,其末端有一長條形的淺側坑。後邊緣隆起,內部較狹,向兩側變寬,略向後彎曲,成為飾邊的支持物。
在頭鞍之前,飾邊較狹,但向兩側及後側方變寬。頰刺向外彎曲。上葉板下凹,其前部及兩側具有28~30條放射形陷坑,此陷坑在後部消失不見,後部每一邊各有3~4排互相穿插的小陷孔。
在前部的陷坑之間,放射形脊線特別發達。上葉板的邊脊狹小。飾邊的下葉板具有強壯的梁脊,此梁脊在側部甚寬,但向前急速變狹。
又在下葉板的後部另有外加的少數小陷孔可見。下葉板的邊脊極寬,凸起。
烏當三瘤蟲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