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塌菜黑斑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塌菜黑斑病

乌塌菜黑斑病
原图链接

乌塌菜黑斑病,是乌塌菜种植中的一种常见的越冬阶段后易发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芸苔链格孢甘蓝链格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类型的真菌。主要为主要表现为在叶片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目前该种病害可以通过施用农药等方式来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芸苔链格孢和甘蓝链格孢

中文学名:乌塌菜黑斑病

乌塌菜病害
原图链接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乌塌菜

主要为害部位:叶、叶柄、茎、角果

危害特征

乌塌菜生长后期易发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茎、角果等,叶片染病初生灰褐色至黑褐色稍隆起的小斑,扩大后变为黑褐色圆形斑,直径2~6毫米,具明显同心轮纹,四周干燥,有黄白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茎染病产生椭圆形或成纵行的黑色条斑。

病原特征

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和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Schw.)Wiltshire),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A.brassicae菌丝透明,有分枝和隔膜,光滑,宽4~8微米,埋生;分生孢子梗由气孔伸出,多单生,有时2~10根或更多束生,直立或上弯,呈膝曲状,基部通常稍肿大,浅榄褐色至榄褐色,具横隔,大小170×6~11微米;分生孢子多单生,个别2~4个串生,分生孢子直或微弯,倒棒状,有横隔、6~19个,纵隔或斜隔0~8个,浅色至浅榄褐色,光滑,个别有小疣,大小75~350×20~30微米,有喙,孢身至喙渐细,长为分生孢子长的1/3~1/2,宽5~9微米。A.brassicicola分生孢子长卵形或倒棍棒状,棕褐色,具横隔3~10个,纵隔0~4个,分生孢子链生,常8~10个连成一串,大小15~90×6.25~17.5微米,嘴胞短,色泽较深。

病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留种株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通常天气冷凉高湿发病较重;偏施过施氮肥会加重受害。[1]

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留种株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在广州地区,病菌可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侵染,不存在越冬问题。

防治方法

①大面积轮作,收获后及时翻晒土地清洁田园,减少田间菌源。

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采用猪粪堆肥,培养拮抗细菌,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力和耐病性。

③选用抗病品种。

④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⑤发病前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杀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平米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2]


相关视频

蔬菜中的 维他命,小诸葛跟大家分享一下乌塌菜的种植方法 !


乌塌菜最耐寒,秋冬种菜别落下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