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主观唯心主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主观唯心主义</big> ''' |- | File:A9d3fd1f4134970a761f40b09fcad1…”)
 
(added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using HotCat
 
行 17: 行 17: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门格尔、希克斯等人改变了了效用的概念。在一些观点中效用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希克斯等人认为,效用是人的主观感觉,并不是客观世界物质的绝对性质。也就是说,在希格斯等人眼中,商品最终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主观需要而并非其本身产生对人类的效用。在此基础上希格斯等人又建立了序数效用函数论。效用是无法精确度量的,因为人们对商品的偏好是难以用明确的数学来表示。在希格斯等人眼里,一组商品比另一组商品可以带给某个特定的消费者更多的效用是能确定的(这个假设虽然看似合理,在近几十年也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特别是行为经济学的试验与理论所反对),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字关系,而且强行确定某种严格的数学关系最后也往往不能很好地自圆其说,故序数效用论连同他的主观效用观点被此后的西方经济学广为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主流的观点。在这种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修改版本下的效用函数一般都是模糊不定,因人因时而异的,经济学家也一般只会确定这些效用函数的一些特性(比如增减性、凹凸性、极值等)进行研究而不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确定形态的效用函数,微观经济学理论大多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71756902 主观唯心主义]搜狗</ref>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门格尔、希克斯等人改变了了效用的概念。在一些观点中效用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希克斯等人认为,效用是人的主观感觉,并不是客观世界物质的绝对性质。也就是说,在希格斯等人眼中,商品最终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主观需要而并非其本身产生对人类的效用。在此基础上希格斯等人又建立了序数效用函数论。效用是无法精确度量的,因为人们对商品的偏好是难以用明确的数学来表示。在希格斯等人眼里,一组商品比另一组商品可以带给某个特定的消费者更多的效用是能确定的(这个假设虽然看似合理,在近几十年也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特别是行为经济学的试验与理论所反对),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字关系,而且强行确定某种严格的数学关系最后也往往不能很好地自圆其说,故序数效用论连同他的主观效用观点被此后的西方经济学广为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主流的观点。在这种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修改版本下的效用函数一般都是模糊不定,因人因时而异的,经济学家也一般只会确定这些效用函数的一些特性(比如增减性、凹凸性、极值等)进行研究而不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确定形态的效用函数,微观经济学理论大多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71756902 主观唯心主义]搜狗</ref>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於 2021年10月21日 (四) 10:03 的最新修訂

  主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論或主觀唯心主義是一個哲學理論。其提出某主體的心靈,如其感覺、經驗、意識、觀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 中國陸九淵心學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國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

簡介

唯心主義(英文:Subjective Idealism)哲學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觀唯心主義把主體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中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意識體的主觀精神所派生的,它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片面地極端的理解主觀唯心主義會導致唯我論。主觀唯心主義把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自我主觀精神的顯現和產物。實際上就是認為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每個自我的主觀精神決定,沒有每個意識體自我的主觀精神,也就沒有外部世界上的事物,即客觀世界依賴於主觀精神而存在。中國陸九淵心學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國貝克萊的所謂「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評價

門格爾、希克斯等人實際上認為,2件棉衣加上3個麵包,同1件棉衣加上5個麵包可以「無差異」。也即物理、化學等客觀狀態不一樣的東西給人帶來的感覺可以是一樣的。進一步而言,人的主觀感覺可以脫離物理、化學狀態而獨立存在,並成為決定人們行為的源。門格爾、希克斯等人改變了了效用的概念。在一些觀點中效用是用於描述商品滿足人某種需要的能力,希克斯等人認為,效用是人的主觀感覺,並不是客觀世界物質的絕對性質。也就是說,在希格斯等人眼中,商品最終是因為滿足了人們的主觀需要而並非其本身產生對人類的效用。在此基礎上希格斯等人又建立了序數效用函數論。效用是無法精確度量的,因為人們對商品的偏好是難以用明確的數學來表示。在希格斯等人眼裡,一組商品比另一組商品可以帶給某個特定的消費者更多的效用是能確定的(這個假設雖然看似合理,在近幾十年也被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特別是行為經濟學的試驗與理論所反對),不能確定具體的數字關係,而且強行確定某種嚴格的數學關係最後也往往不能很好地自圓其說,故序數效用論連同他的主觀效用觀點被此後的西方經濟學廣為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種主流的觀點。在這種理論,以及該理論的各種修改版本下的效用函數一般都是模糊不定,因人因時而異的,經濟學家也一般只會確定這些效用函數的一些特性(比如增減性、凹凸性、極值等)進行研究而不再拘泥於具體的某一確定形態的效用函數,微觀經濟學理論大多也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