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主文而谲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主文而谲谏是中国的一个学术名词,属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诗歌在歌咏的同时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对执政者进行讽谏。“文”指有文采的歌咏;“谲”义为曲折变化,意思是不要直陈执政者的过失;“谏”就是规劝、谏诫。出自《毛诗序》。最初由儒家总结《诗经》的表达手法而提出,后来用为一切文艺作品应当遵循的标准。它的核心思想是,诗歌可以对执政者进行劝谏、讽刺,但要以含蓄委婉的言辞、比兴譬喻的方式寄托对执政者的批评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这一命题是儒家政治伦理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具体表现。

引例1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执政者用风诗教化百姓,百姓也用风诗讥刺执政者,用富于文采的诗歌对执政者含蓄委婉地进行劝讽,歌咏的人不会因此获罪,听闻诗歌的人足以引起警诫,所以将这类诗称作“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