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为生命而读(张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为生命而读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为生命而读》中国当代作家张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为生命而读

春天的风,吹来“4.23”世界读书日的气息,以“拥抱春天,追逐梦想”为主题的龙泉驿区作家协会图书分享会于4月16日在龙泉驿天机云锦书城举行。

我对龙泉驿的的感情与其他地方是不同的,我爱着龙泉驿的桃花,爱着龙泉驿的山水,更爱着龙泉驿的书香气,而龙泉驿作家协会的老师们就是散发着书香气的人。我欣喜地仰望着老师们,书香气阵阵传来,如春风化雨,慰藉干涸已久的心田!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高尚的友人谈话。慕老师、慕书已久的我,循着书的香气,走进云锦书城,乘坐“书舟”,遨游在书的海洋。龙泉驿作家协会的老师和社会各界的读书爱好者们齐聚在这里,他(她)们一定也和我一样,期望通过今天的图书分享会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想。

读书,高于时光! 读书,高于生命!即使是在那个饿粮又饿书的年代,傅全章老师也从未放弃过读书。傅老师把书籍当成永远的朋友,把文学当成永远的恋人,读书成为傅老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还善于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由于傅老师从小学习勤奋刻苦,一丝不苟,为他后来的教书育人、著书立作、龙泉驿作家协会的成立发展、《龙泉驿作家》报的创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读书的人都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傅老师不但自己爱读书,沉醉在书香里,还鼓励身边的人多读书,读好书。傅老师说:“不读书的人会成为边缘人,所以有书要赶快读,不要把书束之高阁,抓紧时间读书,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了唤醒更多人读书的兴趣爱好,提高读书效率,傅老师把自己多年来读书、创作积累的宝贵经验, 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傅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傅老师在文学创作的路上可谓硕果累累,继处女作《龙泉山放歌》发表后佳作不断。其中散文《让青春闪闪发光》被收入《中学生课外阅读文选》;散文《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一文被江苏省作为中学语文试题,被列入2013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傅老师的创作成绩除了长年笔耕不辍外,还应归功于博览群书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傅老师读书、创作的经历,让我备受鼓舞,成为激励我读书的动力!

人生总是有许多的缘分,无论是春花秋月,还是夏雨冬雪,都会在人生路上等着你,影响着你的一生。

与贾载明老师缘分最深的就是书了!贾老师从小与书结缘,与书为友,以买书、读书、写书为人生三大乐事。对书的渴望升华为贾老师的性格,是生活与生命的磁场。

说起心上的书,贾老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一段段读书的往事,那是贾老师小时候的事情了。贾老师生活在农村,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读的书非常少,书几乎都是借阅的。一本书经过许多人的手,被折磨得不成书样,残破不堪,像熬干了的棒渣,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在书籍极度匮乏地条件下,嗜书如命的贾老师常常会把曾经看过的书拿出来读了又读,爱不释手,书中的故事情节都读得烂熟于心。贾老师读小学时借的第一笔两元钱巨款,全用于买书读。 生活的拮据,家庭的困穷,从来没有改变贾老师读书的执着。 天才出于勤奋读书,小学时的贾老在同龄人中已是出类拔萃,卓荦超伦。常常会把自己从书中看到的故事、学到的知识讲给同龄的小伙伴们听,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崇拜的目光里,对书本的渴望在熊熊燃烧。

贾老师酷爱读书,对书的陶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心中满满的全是书的神圣与辽远。

爱读书的人永远缺一本书,贾老师家中的藏书已逾万册之多,却还在渴望着得到自己书橱中没有的好书。这些藏书对爱好读书的人来说是无价之宝,对于小偷来说却是一堆堆废纸。没有哪个小偷会愿意去偷又沉又不值钱的书,所以小偷一般都不光顾文人的家,即使踩错点,也会空手而回,永远不会再来!

贾老师家却进了一个奇葩小偷,见没有钱财可偷,就顺手牵羊偷了几本书。偷了一次不知足,还来偷两次、三次……每次只偷几本书。小偷偷书无意中闯入了书的世界,一定是被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深深吸引!每次偷几本书回家“闭门读书”,把书读完读透后再偷,周而复始,深陷书中不能自拔!贾老师以德报怨,提笔写诗“ 细雨濛濛夜沉沉, 梁上君子进我门。室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离开再莫翻窗户, 轻轻开门慢慢行。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找豪门”贴于门楣。诗句末端还温馨提示偷儿:如喜欢书,尽管拿。另有腊肉一块,亦可以拿去!贾老师恢宏的气度,高尚的情操,丰厚的文学素养唤醒了小偷心底的善良,从此洗手买书读了吧?总之贾老师家的藏书再也没有被偷过。

读书不但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杂草低头,把正义延伸,还能改变人的命运,使人生的价值观得到升华,让生命努力向上!

现代女性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气质和修养,变得更自信,更独立,完全颠覆了几千封建社会的遗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廖富香老师更是现代女性中的佼佼者!

廖老师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农村 ,那时农民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是以参加劳动得到工分,再由工分折算成粮食、布票、柴草……虽然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但那时候天天忙于劳动,挣工分的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特别是对女孩子。认为女孩子长大了是要嫁人的,读书没用,耽误干农活。

大人们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丝毫不能影响廖老师从小渴望读书的执着,喜欢读书的性格。有志者事竟成,以优异成绩考入龙泉驿重点中学的廖老师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孜孜不倦的采集着书中的知识。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正当少女时代的廖老师如饥似渴,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时候,母亲的突然去世改变了廖老师的人生轨迹。 为了照顾几个年幼的妹妹,为了不让痛失爱人、饱经风霜的父亲那么辛苦,成绩优异、孝顺、懂事的廖老师毅然放弃学业,主动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农村的艰辛,农村的清贫,农事的繁重,从来没有改变廖老师对书本深厚真挚的情感。在一天辛苦的劳作之余,在夜深人静时,在煤油灯下,廖老师总会捧着心爱的书本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正是她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让她有着无与伦比精彩的人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生动优美的文笔,洞察世间真性情的能力,这些在她后来的文学作品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道酬勤恒者胜,淡薄如水静者远。婚后边工作边坚持读书的廖老师,通过自学拿到了中文专业的大专文凭。她的处女作《守望幸福的女人》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现实人生的关切和追踪,有着严峻的社会纪实,得到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大读者的赞扬,不仅为她个人也为四川赢得了荣誉。

此后廖老师文学作品不断,她不仅写小说,还写剧本、散文、新闻、杂文、随笔、传记、故事、纪实等,挣的稿费比工资还多。在爱人的鼓励支持下,廖老师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成了一个走在追梦路上的自由撰稿人。

真情是廖老师文学作品的生命和血肉。她的长篇小说《国家血脉》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好评如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2012廖老师在众多的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成都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在廖老师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昔日,年逾四十的我常兀自喟叹,年华已虚度,空有一身疲惫。今日,三位可敬可爱,刻苦读书,勤奋创作老师给我做了榜样,让我懂得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修身养性,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智慧,通往人生更高点的重要途径。

在浩瀚无边的书香里,仰望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的青春还没有开始呢!我的后半生,当以书为马,以读书为路径,为生命而读,把书的香气融进我的生命里,唤醒我生命里的春天![1]

作者简介

张华,70后,四川仁寿县人,现居成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