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临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水镇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地处霍邱县西北部,淮河南岸,古壁山下,东与周集镇、冯井镇接壤,西与河南省固始县相邻,北与阜阳市阜南县隔河相望,区域总面积88.1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临水镇户籍人口为66559人。

临水镇古称为阳泉;1986年,由临水乡改为临水镇。截至2020年6月,临水镇辖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李楼村。

截至2019年末,临水镇有工业企业44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0个。[1]

历史沿革

临水镇古称为阳泉。西汉时期,在现临水镇一带建立了阳泉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冬,建立三河尖联防区,临水集为乡。

1949年,三河尖撤并,划入河南省固始县。

1950年3月,建高塘区,临水乡划入高塘区。

1956年2月,临水乡划入周区。

1958年10月临水乡改为公社。

1968年10月,临水、蒋集、朱港3乡合并为黄港公社。

1972年,临水并入冯井公社。

1973年1月,成立临水公社。

1983年,由临水公社改为临水乡。

1986年,由临水乡改为临水镇。

1992年,李集乡划入临水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辖临水、李楼、司圩、三郢、吴台、付台、赵台、陈村、王岗、老郢、何庙、张郢、司口、李集、张楼、魏岗16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临水镇辖16个行政村:临水村、吴台村、三郢村、司圩村、李楼村、陈村、赵台村、王岗村老郢村傅台村、张庙村、司口村、魏岗村、张楼村、何庙村、李集村,镇人民政府驻李楼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水镇地处霍邱县西北部,淮河南岸,古壁山下,东与周集镇、冯井镇接壤,西与河南省固始县相邻,北与阜阳市阜南县隔河相望, 区域总面积88.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临水镇境内地形属于平原,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南有古壁山,最高点海拔105米。

气候

临水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 冬夏两季,均在120天左右,春秋两季各在60天左右。

水文

临水镇境内主要河流有淮河、史河、泉河,由南至北穿境而过。

自然灾害

临水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霜冻、低温。旱灾平均三年一遇,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87年6月,旱情长达两个月之久,水稻因干旱而不能出穗,旱作物花生、玉米基本绝收。严重的一次涝灾发生在1968年,连续40多天阴雨,大片农作物被淹,淮河大堤临王段三郢处决堤,群众生活不能自给。

自然资源

临水镇高岗上非耕地灌木丛中有映山红、酸枣、棠棣、杓杞、黄荆条等;常见的草类有白茅草、狗尾草、蟋蟀草、山药、半夏、狼毒、石蒜等;低洼处有河柳、杞柳、荆条、荻柴、芦苇等;耕地上的自然植被,杂草有蒲公英、小蓟、牵牛子、车前草、苍耳、野荸荠、剪子股、看麦娘、野苜蓿、辣蓼草、茼蒿、王不留行、三棱草、稗草、牛毛毡、席草等;镇内有铁砂和黄沙资源。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总人口有61272人;另有流动人口17912人。总人口中,男性32334人,占52.8%;女性28938人,占47.2%;18岁以下13700人,占22.4%;18-35岁17957人,占29.3%;35-60岁22486人,占36.7%;60岁以上7129人,占11.6%;以汉族为主。2011年,临水镇人口出生率12.9‰,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8.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96.3人。

截至2017年末,临水镇常住人口为65807人。

截至2018年末,临水镇户籍人口为64561人。

截至2019年末,临水镇户籍人口为66559人。[3]

经济

综述

2010年,临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051元,同比增长31.6l%。

2011年,临水镇财政总收入3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00万元。

截至2018年末,临水镇有工业企业44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0个。

截至2019年末,临水镇有工业企业44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0个。

农业

2010年,临水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25万元;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17600亩,总产量59559吨,同比增长3.04%;其中水稻栽插面积58395亩,总产值35589;小麦播种面积5640亩,总产值23970吨;年出栏生猪31000头,牛3620头,山羊12010只;年出栏鸡5.2万只,鸭11万只,鹅4.1万只;禽蛋总产量2610吨;肉类总产量4320吨,同比增长3.57%;水产品产量2141吨,同比增长1.95%;全年农业收入6515万元,林业收入1165万元,畜牧业收入6230万元,渔业收人1650万元。

2011年,临水镇农业总产值1.07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6%。2011年,临水镇生产粮食7.17万吨,其中小麦2.4万吨,水稻4.7万吨。临水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蔬菜。2011年,临水镇花生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200吨;蔬菜主要品种有大葱、西红柿、早熟菜豆,其中大葱产量1000吨,西红柿300吨,早熟菜豆10吨。临水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临水镇生猪饲养量4.2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羊饲养量1.6万只,年末存栏0.43万只;家禽饲养量77万羽,年末存栏18.5万羽。

工业

2010年,临水镇规模工业总产值为113784万元,同比增长55.5%;临水镇工业集中区已建成,位于镇人民政府北侧,总规划建筑面积5000亩。

临水镇形成以酿酒、柳编工艺、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临水镇有工业企业72家,职工286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6亿元,比2010年增长33%。

商贸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有商业网点468个,职工1266人。2011年,临水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亿元,比2010年增长36%;有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1.6亿元。2011年,临水镇出口820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38%,产品销往欧美26个国家和地区。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4800万元,比2010年增长40%;各项贷款余额2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

邮电业

2011年,临水镇邮政业务收入为24万元,其中纯收入7.2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210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658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18所,在校生360人,专任教师19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00人,专任教师8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临水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8万元,比2010年增长15%,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1%,比201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个,文化专业户2个;有各类图书室20个,藏书2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56人。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有体育场地13处;有线电视用户数为400户,入户率1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有门诊部(所)1个;设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3张,固定资产总值180万元;有专业卫生员24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临水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医疗0.3万人次。2011年,临水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3%。

社会保障

2011年,临水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4户,人数115人,支出18.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10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422人次,共支出18万元,比2010年增长5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12户,人数2328人,支出243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对象39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18万元,比2010年增长20%;有敬老院2家,床位11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05人;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万元,使2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2000人,参保率85%。[5]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有邮政网点1册;有电信服务网点2家;固定电话用户450户,电话普及率50%;移动电话用户850户;宽带接入用户490户。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有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2万吨;排水管道2000米。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临水镇有花坛1个,绿化面积2200平方米。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临水镇古迹有一庵一坊二寺三阁九庙。一庵是指地藏庵,一坊是指节妇宁氏牌坊,二寺是指圆觉寺和千佛寺,三阁是指文昌阁、魁星阁和建星阁,九庙包括东岳庙、祖师庙、城隍庙、关帝庙、三官庙、龙王庙、火神庙、财神庙、华佗庙。

圆觉寺

圆觉寺又名西大寺,坐落于古壁山西端的西山顶,它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唐朝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重修,太宗皇帝曾任命大将尉迟敬德监修。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钦命钦差黎大人、内史梁丙进督修圆觉寺。明朝正德四年(1509年),重修一次,规模较前扩大,有天王殿、大佛殿、僧舍等共97间,并供奉有明太祖画像和接引佛铜像,其它佛像43尊。

圆觉寺后面有一石鼓,击打的声音清越远闻。寺旁有接引古铜像一尊,身高2丈4尺。寺西南边有一座"三尺殿",只有三尺高,殿内有一尊一丈二尺高的佛像。院内有一株千年银杏树,主干圆周长达五米有余,枝高百尺,冠幅达200平方米。据说该树为尉迟敬德当年监修圆觉寺时亲手所植。虽历经千年,主树干已空,但银杏树仍然枝繁叶茂,挺拔苍翠,结出的白果比一般白果大一倍。同样大小的另一株银杏树在西山脚下建星阁(北梢门)外百米处的地藏庵,痛心的是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砍伐作为燃料。

19世纪50年代初,圆觉寺被改为粮库,很多文物又陆续遭到了破坏,现遗存房屋10多间。[6]

风景名胜

临水镇有史河晚渡、日落独屏、古壁雨信、阳泉雾现、地藏沉浮、神钟自鸣、两岸来潮、万姓朝岳八景。

地方特产

临水酒

临水酒产自临水古镇。临水地区酿酒始于唐、显于明、兴于清,一直延续至今。唐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临水就有"酒坊数十处,居民愈千户"。

著名人物

张敬尧(1881年至1933年),字勋臣,临水镇三郢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投身行伍,曾入北洋新军随营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北洋军中任职。历任陆军第六师十一旅二十二团团长、北洋军第三混成旅旅长、江西南昌镇守使、陆军第七师师长、护国军第二路军司令等。

王光宇,民国八年(1919年)出生,学名王元干,临水镇张楼村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就读于颍上县甘罗村教育社、上海山海工学团。历任中共霍邱县委宣传部长,皖东北直属城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泗东、泗宿县委书记。永城县委书记,地委民运部长,肖、永、砀一工委书记,豫、皖、苏第三地委副书记,阜阳地委书记,安徽省委秘书长,农工部长,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省革委生产指挥组副组长,省委常委,省革委副主任,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安徽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八大、十一大、十二大、十七大代表,十一届、十二届有中央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沈家仕,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出生,临水镇小店村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生,1962年9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1月,当选安徽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安徽省第一届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安徽省高师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安徽百科全书》主编之一。

潘同春,生于1958年,临水镇小店村人,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华安达〈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77年,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3475部队服役;1981年,退伍后任临水镇小店村民兵营长。1986年,创办小店柳编厂,后发展成为安徽华安达集团。1995年12月,被评为"全国优秀退伍军人"。1999年8月,被团有中央、科技部授予"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光荣称号。2005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安徽省国际商会副会长,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会长。

孙鸣九,生于1958年,号古壁山人,法号释果藏。毕业于淮南教育学院中文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无锡书法艺专。原安徽省霍邱县文化馆业务馆长,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安徽省书法协会会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乡土文学社理事、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会员、世界艺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北方诗书画研究院高级书法师。

张孝玉,1982年生,临水镇关庙村人。现为阜阳市政协委员、安徽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阜阳市诗词学会会长;又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阜阳市颍州区书画院院长。主要致力于书法史、书家个案研究及考证。在《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报》等专业书法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张孝玉书法文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