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越复叶耳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越复叶耳蕨

中文名:中越复叶耳蕨

拉丁学名:Arachniodes tonkinensis (Ching) Ching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亚 门:真蕨亚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科:鳞毛蕨科

属:复叶耳蕨属

分布区域:云南东南部 越南河内


中越复叶耳蕨因在中国、越南交接处发现而得名。叶片为五角形,干后呈棕色,很光滑,孢子囊群生在裂片基部上侧小脉顶端。 [1]

形态特征

植株高82厘米。叶柄长30-40厘米,粗约4毫米,棕禾秆色,基部被栗色、卵状披针形鳞片,有光泽,向上偶有1、2褐棕色、披针形小鳞片。叶片五角形,长30-40厘米,宽25-30厘米,顶部有一片具柄的羽状羽片,与其下侧生羽片同形,基部近圆形,四回羽状;侧生羽片4-5 对,互生,有长柄,斜展,向上弯弓,密接,基部一对最大,三角状,长20厘米,基部宽10厘米,尾状尖头,三回羽状;一回小羽片18对,互生,有柄,基部一对特别大,狭长三角形,长达13厘米,基部宽5厘米,尖头,二回羽状;二回小羽片14对,互生,下部的有短柄, 基部一对较大,长卵形,长4厘米,宽约1.8厘米,尖头,羽状;末回小羽片5对,互生,近无柄,近斜方形,基部上侧一片较大,长1.2厘米,宽约9毫米,钝头,基部斜楔形,边缘羽裂,基部上侧一裂片近分离,向上的深裂至浅裂,裂片顶部有3-5个具芒刺的尖锯齿;第二对一回小羽片急缩短,卵长椭圆形,长3厘米,羽状,向上的各对逐渐缩小;第二对羽片与基部的同形,但基部一对小羽片为羽状;第三至 第五对羽片阔披形,二回或一回羽状,仅基部上侧一片小羽片略较大。叶近纸质,干后棕色,光滑,叶轴和各回羽轴下面偶有1、2棕色、披针形小鳞片。孢子囊群生于裂片基部上侧小脉顶端,每裂片1 (3)枚;囊群盖棕色、膜质、全缘、宿存。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1300-1600米的混交林下。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南部、越南河内。

参考文献

Arachniodes tonkinensis (Ching) Ching in Acta Bot. Sin. 10: 260. 1962. ——Rumohra tonkinensis Ching in Sinensia 5: 52. 1934. ——Arachniodes obtusipinnula Ching et Y. T. Hsieh in Acta Phytotax. Sin. 22: 160. Pl. 1. f. 1. 198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