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胡 |
中文名稱:中胡 外文名稱:In Hu 類型:音樂 屬於:音樂人物 音樂作品 |
中胡是在二胡基礎上改制的一種樂器,是中音二胡的簡稱。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適宜中胡演奏。它仍屬於靈敏性較弱的樂器。它最善於演奏一些抒展、遼闊的歌唱性旋律,和聲長音與不很複雜的音型,較少演奏快速的華彩性旋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中胡
外文名稱:In Hu
類型:音樂
屬於:音樂人物 音樂作品
歷史簡介
中胡,"中音二胡"的簡稱。中胡由二胡改革而成,琴杆比二胡的長,琴弦比二胡弦粗。中胡是民樂隊中重要的二胡族的中音樂器,在二胡的基礎上改革製成。琴筒較二胡大,琴杆比二胡稍長,琴弦比二胡弦粗,音色渾厚。是民族管弦樂隊不可缺少的樂器,常擔負中音聲部的演奏,亦可獨奏或參加重奏。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著名的民族音樂社團上海大同樂會,就創製了一種中音拉弦樂器--弓胡,它是仿中國古代樂器提琴的形制,採用了像二胡那樣的懸弦拉奏方法,但未能流傳下來。與此同時,中國著名民族樂器製作師周榮庭(1907~1975)先生,他拜江南絲竹名師周少梅為師,悉心學習二胡和琵琶演奏,並參加了由著名民族音樂家項學臣、姜守良組織成立的吳平國樂團。此間,為加強中音部音樂的表現力,他在二胡的基礎上研製而成中音拉弦樂器--今日的中胡。中胡的形式、構造和二胡相同,只是各部件都較二胡大,定弦比二胡低四度或五度,音色諢厚,常用於合奏、伴奏或獨奏,是民族樂隊中的中音樂器,以彌補高低音之間的空隙,使整個樂隊聲音豐滿。
經改革的中胡有扁圓筒中胡和對稱扁八方筒中胡。它們在民族樂隊中,可與筒形相同的高胡、二胡一起使用。以前的中胡僅適於合奏、伴奏,隨着時間推移,製成的擴音筒中胡,放長了琴筒,並將琴筒的後口製成喇叭形,才使中胡成為一件能夠獨奏的樂器。較著名的中胡獨奏曲有《草原上》、《蘇武》等。
結構特色
結構與二胡相同,形制稍大。琴杆長86厘米,琴頭多雕龍頭或呈彎月形。琴筒較大,多為圓形,長15、前口外徑10.5厘米,蒙蟒皮,後口置音窗,也有前八方後圓筒或擴音筒中胡。琴筒較大,琴杆較長。它在花色上有龍頭中胡和彎脖中胡兩種。琴筒多為圓形,也有前口是八方形、後口是圓形的,還有擴音筒中胡。琴筒所蒙振動膜為蟒皮,應選用中鱗、厚薄適合的為宜,反之則會影響發音的靈敏度和音響厚度。琴弦使用絲弦時,外弦用中弦,裡弦用老弦。多用鋼絲弦。
張鋼絲弦。琴弓長75厘米。20世紀70年代改革製成扁圓形、扁八方形琴筒中胡。用於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器樂和樂隊合奏或越劇伴奏,也用於獨奏。
在樂隊中,中胡主要起襯托作用,以調整音色和加強音量。它是結合高、低音樂器以及弦樂器與管樂器之間的橋樑,使整個樂隊的聲音豐滿、雄厚。此外,在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民間樂種和越劇音樂伴奏中,中胡也是必不可少的樂器。在民族樂隊中屬中音樂器,使樂隊音響豐滿、渾厚。有着溫厚、飽滿的音色性質。
定弦音域
中胡定弦比二胡低一個純四度或純五度,音域在兩個八度以上。也有定弦低八度的。音域兩個八度以上。中胡定弦為g、d 或a、e1,也是五度定弦,樂隊常用音域為g至g2,有兩個八度。其中g至d2是發音最佳的音區,
中胡定弦比二胡低一個純四度或純五度,定為g 、d '或a 、e' ,也有定成比二胡低一個八度的。它的有效音區在兩個八度以上。所有二胡的左右手演奏技法都能應用。因為中胡琴杆長,按音的把位也比較寬,演奏上不如二胡靈便,故不宜演奏快速、串把又很高的曲調。
撥弦技法
不論彈撥、單撥或拉撥,練習時有幾點必須要引起注意:1)弓毛應避開被撥動的那根琴弦,否則根本撥不出清脆的彈撥聲。
2)撥弦要用指尖(拇指應用指甲)輕巧敏捷的撥動琴弦。如果用指肚在琴弦上的彈壓滑動來求得撥弦聲,就很容易觸動另一琴弦,使撥弦效果顯得渾濁而模糊。
3)撥弦的時值要準確,這在彈撥和拉撥中顯得猶為重要。
4)撥弦必須用得恰當,不可隨心所欲的濫用。
若要使撥弦效果清脆、明亮,除了動作要敏捷、準確外,樂器本身質量、結構以及一些附屬裝置的質量也很重要。一般來說,低檔中胡的撥弦效果是不如高檔中胡理想的。鋼弦比絲弦的效果好;呈"S"狀的金屬千金比直接用布條、皮條系弦的效果好;松節琴碼比其它質料的琴碼效果好,千金距琴碼遠的比近的效果好。要在可能的情況下更換這些附屬裝置,求得較好的拔弦效果。
演奏姿勢
良好的演奏姿勢是發揮演奏技巧的首要條件。不管是學何種樂器,演奏姿勢是最根本的一課,姿勢看似簡單,一般初學者也不大重視。但是,若一開始就沒有養成良好的演奏姿勢,不僅不雅觀,更重要的是會影響演奏技巧的發揮,嚴重的還會患職業病。
演奏中胡有平腿式、架腿式、站立式三種。一般採用平腿式,即坐在高度合適的凳子或無靠手的椅子上,兩腿自然平放,腳跟自然着地,大腿與小腿基本相互垂直,大腿形成平面,琴筒置於左腿上。平腿式能使演奏者身體始終保持穩定,有利於樂器性能的充分發揮。在合奏、齊奏、伴奏等場合一般都採用這種姿勢。架腿式是指演奏者坐在高度合適的凳子或椅子上後,再把左腿架到右腿上,琴筒仍置於左腿根部。由於架腿式使琴筒與身體的接觸面增大,所以它有利於琴身保持相對穩定,從而減輕了左手持琴的負擔,便於演奏技巧的充分發揮。在獨奏場合一般多採用這種姿勢。
站立式是指把左腳搭在稍高一點的凳子、椅子或石塊等東西上,右腳仍直立於地上。站立式可以不受環境、座位等條件限制,但站立式只能偶爾間用於練琴,在演出中一般不採用這種姿勢。
不論平腿式、架腿式或是站立式,琴筒均應置放於左腿平面靠近腹部的地方,蒙皮一端略微向右前方偏斜,琴身應保持基本穩定。為便於運指,琴杆可略向左前方傾斜,但不可過分,或歪來倒去搖晃不定。
拉奏時上身要自然放鬆,左右肩應保持基本平衡,頭要端正,面部要有表情,身子可根據樂曲感情和演奏需要作輕微的有韻律的擺動,但切不可誇張、過份,做出那種躬腰駝背,搖頭晃腦的姿態。或神情過於緊張,造成聳肩咧嘴,頭部偏斜的不自然現象。
保養知識
應注意避免陽光的直射,以免木料變形和開裂;在北方使用應避免靠近取暖設備,使用完畢放回琴盒內;在江南地帶每年 6 月份雨季或其他地區連續潮濕的季節時應在琴盒內放些"樟腦",以免蟒皮和琴弓被蟲蛀;為了使中胡達到最長的使用壽命,建議使用完畢後把琴弦放鬆,使中胡的琴杆和蟒皮可以經常得到休息,延長使用壽命。新製作的二胡發音比較噪,需經過幾個月的使用,在各把位反覆拉奏,使蟒皮的張力受到振動後逐漸變的均勻以後,聲音才會圓潤柔美,這通常稱為中胡的磨合期,所以經常拉奏的中胡,音質會越拉越好,這也是最好的保養方法。
- 琴皮
琴皮是中胡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優良的琴皮厚薄適中、均勻;鱗格排列整齊,橫豎成行,黑色塊居正中,黃色塊昀分兩邊,界線分明;皮面光潔,鱗邊不翹起。但中胡中,琴皮十分理想者非常罕見。
把皮面向着亮處,從琴筒中看去,如果琴皮顯得很暗,幾乎透不過光來,這樣的琴皮就偏厚了。琴皮過厚會影響樂器良好的振動,使聲音發暗、發木,音量也較小。此時可將琴筒卸下,用一平頭木棒,上包一層細水砂紙,蘸少量清水,伸進琴筒中,由上往下順着蟒皮纖維輕輕打磨琴皮背面。注意邊磨邊對光檢查,務使厚薄均勻、適中。磨完後用布擦盡粉塵,再用棉簽薄薄地塗上一層植物油即可。
通過對光檢查,如發現琴皮過薄,可將琴筒卸下,用棉簽蘸蠟液趁熱伸進筒內塗於琴皮背面(要注意控制好蠟層厚度)。塗完後再把琴皮正面對着小火烘烤一下,平放片刻,使蠟層分而均勻。在烘烤時要不停地移動琴筒,避免局部過於受熱而燒壞,如蠟層過厚,可用平頭小刀輕輕刮去一層,再烘烤一下;如蠟層厚度不夠,可依法再塗。
- 琴筒、琴杆
根據氣候適當調節琴盒中的濕度,可合琴筒、琴杆不致開裂或脫膠,保持二胡的音質穩定。天氣潮濕時,應在琴盒中放一、二包吸潮劑;天氣過於乾燥時,可將一塊含適量水的海綿用塑料薄膜包裹起來,再用針扎出些小孔,放在琴盒中以增加濕度。在乾燥的地區,可經常在琴筒及琴杆上塗薄薄一層植物油,以防出現裂紋。
如果中胡音量偏小,可用鋼絲鋸將音窗的中間部分鋸去,只留下緊靠琴筒的寬約1.5毫米的一圏。這樣即可使音量有所增大,又不影響美觀。
此外,每次用過完中胡後,應用軟布將琴筒及琴杆上的松香粉末擦乾淨,放入琴盒或琴套中(不要掛在牆上)。在寒冷的冬天,把琴由室外拿入室內後,不要馬上打開琴盒,要等20-30分鐘後再打開,以免使琴體上凝結一層小水珠。
- 琴馬
市集的琴馬一般都是半成品,需要經過適當修整後方以能使用。可按下列步驟進行修整:
1、修整高度。將琴馬頂部和底部交替用細砂紙打磨,要使小圓孔始終處於中心位置,修磨至高度適合為止。
2、整孔。如果二胡本身發音比較沉悶,可用小圓銼將馬孔擴大些。如二胡本身發音比較尖亮,就應選擇底大孔小的琴馬。
3、磨底。在細砂紙下面墊十幾層布,然後把琴馬底面在砂紙上磨成微凸狀,以使其更好地與皮面緊密接觸。
4、開弦槽。把琴馬裝在二胡上,調整到合適的弦距,然後用手壓一下馬子上的鋼弦,使琴馬上留下二處壓痕,然後取下用小刀刻出二個"V"形弦槽。
5、定位。仔細觀察琴馬,把較高的一側作為內弦側,並用筆點上一個小圓點(標記)。在日後的使用中,有圓點的一側永遠固定為內弦側。
- 控制墊
最好選用厚大衣呢料,剪成長6厘米、寬3.5厘米左右的長方塊,對摺成兩層墊於馬子下方。如琴馬較高,控制墊不夠厚度的話,可再剪一、二個小條,夾在兩層中靠上部位,使之成為上厚下薄狀。調整時可上下移動,至即不影響樂器的正常振動,又能有效地控制狼音為佳。如選 用泡沫塑料、海綿等物作控制墊,也能起一定作用,但效果要差些。
- 千斤
千斤是容易被忽視而又十分重要的部件之一,很多二胡跑音的原因就在於千斤過於簡陋。使用北京民族樂器廠研製的銅鈎固定千斤,能有效地防止演奏中因千斤移動引起的跑音,還能靈活調整高度與寬度。使用時要在千斤弦鈎上墊一塊小小的軟墊,如小橡皮等,這樣既能美化音質,又能防止磨壞弦皮。在廣大二胡愛好者中仍普遍使用的線繞千斤,在繞制時先剪一條寬約0.5厘米的膠布繞琴杆一周粘住,再用線在膠布上繞制千斤。要注意先在琴杆上繞一圈,然後往弦上繞五圈,最後再在琴杆上繞一圈後打結並剪去余線。這種纏繞法可避免因千斤左右移動而產生跑音。
- 弦軸
中胡的弦軸分機械軸與木軸二種。機械軸中又分蝸輪和絲杆式二種,各有所長。對於蝸輪式弦軸,在每次換弦時可以從繞弦輪處滴入幾滴機油,並轉動軸柄幾周,這樣能防止齒輪局部反覆受力而磨損。如果是絲杆式弦軸,在換弦時應擰松拔出,將適量機油塗於絲杆之上。上弦時不要每次都拉到同樣的鬆緊度,可有時緊些,有時鬆些,讓絲杆上的螺扣交替受力,避免局部磨損。木軸如果經常鬆脫,在軸孔內撒些松香粉末,這樣能保證必要的磨擦力;如果太緊,往軸孔內撒入些爽身粉,即可轉動自如。
- 琴弓
弓杆如彎度不適,可把弓毛一頭脫出,將弓杆在無煙焰上邊轉動邊烘烤,務必要使受熱抣勻,且不可烤焦。當竹質變軟時,就可彎成適合的形狀。彎好後要立即用涼水冷卻,使之定型。
發現有斷弓毛時,不可用手扯去,而要用小剪子齊根剪下。因為用手扯容易帶去其它弓毛,使之鬆緊不一;如果連根拔出,還會使結頭變松,引起弓毛陸續脫出。如有幾根弓毛太松,又捨不得剪去,可用燃着的煙頭熏烤一下使其收緊。但要注意煙頭不要靠弓毛太近,以免燒斷。
"八音"樂器
"八音"民族樂器列表
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古稱"八音"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八音
古代樂器例舉
現代樂器例舉
金
鍾(編鐘、特鍾)、方響、鑼、雲鑼、銅鼓、鐃、鈸、鈴、鐸、鉦
石
磬(編磬、特磬)
絲
古琴、瑟、箏、箜篌、琵琶、月琴、築、阮咸、擊琴[1]
揚琴、三弦、阮、柳琴、秦琴、獨弦琴、二胡、高胡、中胡、低胡、板胡、京胡、京二胡、馬頭琴、馬骨胡、牛腿琴、大廣弦、椰胡、墜胡、墜琴、大筒、大筒弦、葫蘆琴、葫蘆胡、土胡、角胡、三胡、四胡、擂琴、革胡、低音革胡、拉阮、奚琴、軋箏、胡琴
竹
笛子、簫、排簫、籥、篪、尺八、篳篥
嗩吶、巴烏、芒筒、唎咧、口笛、新笛、侗笛、管子
匏
笙、竽、蘆笙、葫蘆絲、葫蘆笙
土
塤、缶
革
鼓、大鼓、羯鼓、鞀
板鼓、排鼓、南堂鼓、八角鼓
木
木魚、柷、敔、鼓板、拍板、梆子
其他
簧、吹葉
骨笛、口弦、木葉
參考資訊
相關視頻
二泉—中胡指法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