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日战争

增加 14 位元組, 4 年前
淞沪抗战
====淞沪抗战====
上海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也是全国经济中心。“一.二八”事变后,上海驻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通电表示: “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蒋、蔡通电赢得了各界热烈支持。与此同时, [[ 国民政府 ]] 宣布迁至 [[ 洛阳 ]] 办公,将全国海岸沿线分为四个区,并调[[张治中]]率第五军前往上海。但又担心中日战事扩大至江浙,危及南京,并无实行抗战的决心。2月,蒋介石提出:“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守土,日寇不提难以忍受的条件,则我方即可于英、美干涉之时,与之交涉”。日军投人第9、11. 14、8四个主力师团及海军陆战队共7.7万余人,中方军队只有4.21 万人。
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顾强抵抗日军,在闸北、江湾等处与日军激战。中国军队死伤、失踪共14801人,日军死伤3184人,日军第三次换帅,战事仍无法突破。直至3月初,日军万余人趁中国军队兵力分散之机,在浏河偷袭登陆。第十九路军被迫退至昆山嘉定等处的第二道防线。3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上海平民伤亡、失踪达1.8万人,财产损失超过15亿。在国联及英美等国的调解下,中日就停火协议展开谈判,签署《中日上海停战即日方撤军的协定》,规定: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中国军队驻扎现在位置,日军撤退至事变前的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的越界筑路,设立共同委员会监督日军撤退及中国警察的移交事宜。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的出卖,为此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给了条件。11月底,国民政府宣布自洛阳还都 [[ 南京 ]]
淞沪抗战中,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在全国民众的热情支持下顽强抵抗一个多月,虽蒙受惨重损失,但仍然重创日军,使侵华日军遭受了自“九一八” 事变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板大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战土气。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