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裂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央裂谷是中国生态学里的一个名词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大洋中谷(mid oceanic rift)又称中央裂谷、大洋中脊裂谷。是沿洋中脊轴部延伸的巨大的断裂谷。其特点是沿着大洋中谷有浅源地震带和高热流值带的分布。
是洋中脊轴部的巨大地堑型裂谷,宽约30多千米,平均深度达两千米以上。中央裂谷新鲜的席状和枕状熔岩沿散布其中的裂隙喷溢。以黑烟囱著称的高温热液喷口及其伴生的不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深海生物群落即沿轴部裂谷产出。喷出的热液最高温度可达350℃,并伴生铜、铁、锌等多种矿产。东太平洋中隆北纬21°处一个这样的典型小丘含31%的锌、14%的铁、1%的铜、5盎司/吨的银和痕量金。金属总量达几千吨。
例如大西洋洋中脊上的洋中谷,其两侧山脉顶部水深在1 100一2200米之间,谷深达1800米,宽为13—8公里,长达几百公里。
参考文献
- ↑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
- ↑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