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國綠茶
中國長久以來為喝綠茶的民族,綠茶消耗量佔所有總茶葉消耗量六成左右,中國生產綠茶的範圍極為廣泛,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陝西(陝南)、湖南、湖北、廣西、福建等皆有生產,其中符合名優綠茶定義「有產值、有產量」者就超過一千多種。
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說,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華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於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
中國綠茶工藝
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乾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於殺青。
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徵。
綠茶是不發酵茶,由於其特性決定了它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了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發酵類茶等所不及。
主要品種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已具有1200多年歷史。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的獅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塢、雲棲、靈隱一帶的群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且土壤呈微酸性,有利於茶樹萌芽,一年可採至30次。[2]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西湖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 西湖龍井,因產於中國杭州西湖的龍井茶區而得名,其中,清明節前採製的龍井茶簡稱明前龍井。龍井茶有“四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其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3]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產於河南省,屬綠茶類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由信陽茶農發明於民國初年。主要產地在信陽市、信陽縣和羅山縣及境內大別山一帶。 河南省信陽產區之年均溫15.1度,年平均雨量1134毫米,土壤富含腐植質且PH值微酸性,茶農們多選擇於海拔300-800公尺的森林區種植,由於其雲霧繚繞、水氣充足,符合茶葉生長的所有要件。 信陽毛尖的色、香、味及外型均有特色,外型勻整且鮮綠有光澤,香氣高雅、清新,滋味鮮醇且回甘生津。由於種種優良特點,1990年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 。因此,信陽毛尖被譽為“綠茶之王”。[4]
碧螺春
碧螺春為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所以又稱“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一開始被民間稱作嚇煞人香,是因相傳有尼姑上山游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另有一說是其色澤碧綠、捲曲如螺、於春季採收、採自碧羅峰,故名碧螺春。此茶名聞甚早,自清代康熙年間就已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區著名於茶以外,還間作許多果樹,如桃、李、杏、梅等,另碧螺春茶具有特殊的天然花果香,其成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香氣清高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飲後回甘。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為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黃山地區“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的環境很適合茶樹生長。此外,黃山地形山高谷深,陡峭的岩石不但可遮蔽日照且長滿蘭花,使茶葉香氣更具特色。 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發行,每年清明時節選用“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茶樹的嫩茶製成,由於茶乾白毫顯露且採自黃山高峰,遂被命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外觀微捲如雀舌,色綠中帶黃且毫毛顯露,香氣如蘭、湯色碧中帶黃,滋味甘醇,加上生長於山區,茶質耐泡為其特色。[5]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為綠茶類,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又稱瓜片、片茶。產於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以蝙蝠洞產區所產之瓜片最正統。瓜片產區年雨量1200-1400毫米,長年濕潤,土壤類型眾多,以砂質壤土區域肥力豐富產量最高。
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皆由單片茶葉組成,去芽使其無青草味;梗剔除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因此茶乾外型如瓜子形單片狀,自然平展,茶香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6]
根據採摘標準又分為:
●提片:穀雨前採的稱“提片”,品質最優;其後採製的大宗產品稱“瓜片”;
●梅片:進入梅雨季節,茶葉稍微粗老,品質一般,這段時期採製的稱為“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