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文化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17日 (四) 11:16 由 Zardweeb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沿革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文化大學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校訓   質樸堅毅
創建時間 1962年3月1日
學校類型 私立大學

董座   張鏡湖
校長   徐興慶
創辦人  張其昀

校區
  • 校本部:臺北市士林區陽明里華岡路55號
  • 建國校區: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 博愛校區: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
  • 華林實驗林場:新北市新店區桂山路130號
所屬法人 財團法人華岡興業基金會
中國文化大學官網 http://www.pccu.edu.tw

中國文化大學英語: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對外簡稱文化大學文大PCCU,對內稱呼華岡),是中華民國一所知名私立大學,連續八年榮獲中華民國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卓越大學,並為繁星計畫大學以及優久聯盟成員之一。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12學院、65個學系組、41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推廣教育部另設有21個系所組。[1][2]

沿革


中國文化大學與華岡之天際線

創辦人

姓名 備註
創辦人
張其昀 創辦人為史地學家及教育家,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早年是南高史地學派學衡派的重要成員;嗣後於國立中央大學任教時爲國風社的靈魂人物之一,為現代儒學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的先驅。文大因此被視為學衡國風精神的載體,也克承了南雍辦學宏旨。[3][4]

董事會成員

董事會組織架構為:董事長1人,董事10人,監察人1人,及公益監察人1人。[5]第18屆董事,106年4月7日至110年4月6日

姓名 備註
董事長
張鏡湖
董事
李興才
金榮華
張海燕
尹衍樑
林國賢
李傳洪
彭誠浩
蔡政文
袁興夏
張冠群
監察人
李伸一
公益監察人
蔡鴻斌

歷任校長

任次 姓名 任期 前職 後職 備註
改制前 郭榮趙 約民國64年 中國文化學院時期
改制前 潘維和 - - - 中國文化學院時期
改制後-校長
1 潘維和 - - - 改制大學首任校長
2 鄭嘉武 - - - -
3 林彩梅 1993/8/2~2003/4/29 - 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院長 自行請辭
3(代理) 陳純一 2003/4/29~2003年 - - -
4 李天任 2003年~2006年 - 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
5 李天任 2006年~2009年 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 -
5(代理) 楊泰順 2009/07/31- 2010/02/01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曾擔任臺灣省議會第十屆議員
6 吳萬益 2010/02/01-2013/02/01 國立成功大學
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所長
中國文化大學代理校長 -
6(代理) 吳萬益 2013/02/01-2013/08/01 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2010/02-2013/02)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特聘教授 -
7 李天任 2013/08/01-2018/02/01 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2003/08-2009/07)
文大校友總會第三屆理事長
(2003/08-迄今)
-
7(代理) 王淑音 2018/02/01-2018/11/27 兼任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8 徐興慶 2018/11/28-迄今 兼任中國文化大學
外國語文學院院長
與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

源流

梁啟超先生於1921年擬在天津辦一大學,定名為「中國文化學院」,並約地理學者即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往任助教。此校後因經費無著而未辦成,但張其昀對此知遇之恩銘記心頭,以能繼任遺志而報知遇,因而在學校草創時命名為「中國文化學院」,實有此意。

於1962年籌備之初,時任教育部部長的張其昀決定先辦研究],校名曰「中國文化研究所」,下分十二個學門:三民主義、實業計劃(甲)工學、(乙)農業、哲學(含教育)、文學、史學、政治、經濟、法律、地學、家政及藝術。次年五月,大學部哲學、中國文學、東方語文(內分俄文、日文、韓文三組)、英文、法文、德文、史學、地學、新聞、美術、音樂、戲劇、體育、家政、建築及都市設計等十五個學系成立;九月,夜間部行政管理、社會工作、大眾傳播與商學等四學系成立並招生,乃易名為「中國文化學院」。

校名

增設大學部後創辦人張其昀原訂名遠東大學,後因時任總統蔣中正認為「遠東」為歐美之地理觀點,建議改以「中國文化」為校名。文大前身為中國文化學院中華學術院,1980年改制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對內稱呼華岡(英語:Hwa Kang)。在陽明山山仔后校區原為一片橘子園,自四川籍譚淳風先生處購得建校基地後,其時仍未有名稱。迨至校舍落成,創辦人張其昀取「美哉中華,鳳鳴高岡」之意,擷「華岡」以為地名。在今日校園中的大賢館頂樓(集吳稚暉字)、曉園碑刻與大義館西面入口(于右任書)均可見此字樣。學生社團也多冠以華岡二字,以表示屬於中國文化大學的社團,而在中國文化大學就學或服務的都可稱為華岡人。若有作「華崗」者,為誤用。

華岡與山仔后

據《臺灣府志》記載「草山以多生茅草,故名。」包括今日陽明、菁山二里,而陽明里舊稱草山莊、山豬湖、山仔后。山仔后地區存有多數美軍眷舍,今日則轉為主題景觀餐廳、別墅、學生分租宿舍或公務館舍使用,由於棟距、街廓、建築法式深具美式風格,因而成為進入華岡前的整體視覺意象,亦為臺灣現存最完整的美式建築聚落。然近年因土地產權關係衍生拆除美軍眷區、興建新式高樓層住宅聲浪,引發居民、學者、師生以「山仔后疊疊樂」為名,主張維持現有景觀、活化建築使用與保存歷史記憶為號召。

學校象徵

校訓、校徽

中國文化大學採用「質樸堅毅」四字,作為校訓,以「木鐸」為校徽。

質是質直,樸是樸素、堅是堅強,毅是弘毅。更簡而言之,質樸是實事求是之意,堅毅是精益求精之意。

校歌

作詞:張其昀/作曲:黃友棣

華岡講學,承中原之道統;陽明風光,接革命之心傳。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必有真知,方能力行。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有所不得,反求諸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象徵

華岡學園的代表色是兩色,象徵中國文化「輝煌」之意,並且蘊含張其昀「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辦學理念。此外,中國文化大學還有吉祥物華柑,其名即「華岡」的諧音[6]

教育機構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純藝術高中華岡藝術學校、幼兒教育文大附幼、與多處推廣教育校園機構,是臺灣少數臺北、臺中、高雄皆有推廣教育的綜合大學。

單位機構 地址 備註
建國大夏館 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推廣教育部本部
博愛大新館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 推廣教育部延平分部
忠孝館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41號 推廣教育部忠孝分部
大安中心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1號3樓 推廣教育部大安分部
華岡藝校 臺北市士林區建業路73巷8號 華岡藝校
文大附幼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56巷20號 文大附幼
臺中教育中心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658號3樓 臺中分部
高雄教育中心 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15號3樓 高雄分部

校內媒體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中國文化大學. 體育室公布101年度期末成果拿下83面金牌 今年大專院校運動會拿下18面金牌 躍升全國第五. 
  2. now news. 傳播學門評鑑 未來事件:政大雙料冠軍、輔大兩項亞軍. 
  3. 張其昀. 吾師柳翼謀先生. 
  4. 沈衛威. 我所界定的「學衡派」. 
  5. 陳怡秀. 連續缺席妨害校務 文化校董會逼退胡志強. 聯合晚報 (台北). 2013-11-12 (中文(繁體)‎). 
  6. 文大校慶 邀校友種橘飲水思源. 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