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古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锁(100种中国符号-30)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5千年历史。[1]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

一把锁,或玲珑,或威严,或神秘,或倾诉;每一把锁都有自己的故事,充满了中华民族先人神奇的智慧文明。

古锁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实用的日常用具,而且具有装饰作用。材质有金、银、铜、铁、木、景泰蓝锁不一而足。造型或鸟或兽,或人或物。雕花或精美绝伦,或古朴雅致。[2]

钥匙的雏形

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就懂得把贵重物品用兽皮包裹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绑,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种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挑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历史的见证

古锁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我国最早的锁具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锁,起源于门闩。

东汉时期,出现了簧片结构的金属锁,入唐时,锁具已十分普及,多为金、银、铜、铁、木等材质。

古人智慧还体现在钥匙孔的开槽设计上。

巧艺工匠

古代能工巧匠创造性地把反映民俗风情的吉祥图、书法及文字雕刻在锁体上。

如“九子吉状元”、“一品当朝”、“长命百岁”、“五子三元”、“寿富贵康宁”等字样,体现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钥匙孔形状各异,分别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寿”等字。

这些五花八门的钥匙孔,不仅是为了加强防盗功能,更是锁主人社会地位和等级高低的象征。

如一字形开口为庶民使用,士字形开口为达官贵人所用,吉字形和寿字形分别为婚寿庆典使用。[3]

古锁种类

中国古代锁具的类型大致分为簧片构造锁文字组合锁两大类。

簧片锁

簧片锁为古中国最典型的锁具,由锁体、具有锁梁与分离弹簧片的锁栓、以及钥匙所组成。

锁体提供了锁匙孔,让钥匙插入,并导引锁栓作动;锁栓的一部分为锁梁,用以挂锁,另一部分为栓梗,用以固结分离弹簧片的一端;钥匙则是根据钥匙孔的位置与形状、及弹簧片的构形而设计。上锁时,锁栓上之弹簧片因弹力的作用而张开,弓卡在锁体的壁内;开锁时,钥匙头恰可挤压钳制张开的弹簧片,使锁栓滑动与锁体分离。由于簧片锁是利用簧片弓卡在锁体壁内而上锁的,所以亦称为“撑簧锁”。[4]

其中簧片构造锁又可分为广锁、花旗锁、刑具锁及首饰锁四种,另有机关锁和密码锁,但不常见。

广锁

广锁,也就是横式锁。在清代光绪年间大多生产于浙江绍兴,又有“绍锁”之称。民间的称谓还有“三簧锁”、“撑簧锁”、“枕头锁”等。广锁自唐代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广锁造型简洁,开关方便,是典型的簧片构造锁具,其使用范围也最为广泛。

花旗锁

花旗锁,“花”意指花样,“旗”则为表示之意,即有各式各样外形的锁。花旗锁是一个门类广泛、风格多元的锁具品种,既可用在锁箱匣之物上,也可供人赏玩,具有丰富的审美趣味和象征意义。

花旗锁有立体的和平面的两种表现形态。立体式花旗锁直接模仿各种自然物的形态,平面式花旗锁则在面板上雕刻各种图案。花旗锁造型题材丰富多样,有器物、植物、动物、文字、人物以及故事等。

首饰锁

俗称“配饰锁”、“长命锁”、“百家保锁”等等。系悬挂或佩带之锁,质地有金、银、铜、铁、木、石、玉、骨等。形状如元宝或者如意,锁体两面镂刻醒目文字或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密码锁

这种锁没有钥匙,锁身上有数个不等的可转动的刻字轮环,只有旋动转环拼成暗定好的汉字或数字才能让锁鼻通过,方能打开。暗定的汉字多为俗语或诗句,如“和梅竹贵定”、“双捧寿喜”、“黄金万两”等。

这种锁的工艺、造型的讲究还表现在文字有楷、草、行、隶、篆,书法韵味十足。一般在古代大户人家或读书人比较多使用。

丽江锁

丽产的黄铜挑簧锁,状如矩形,上下整齐,左右各有三四道流线,前后分别刻有“仓方廪充实”等类吉祥祈福文字,并镌刻各种龙凤的装饰图案。

建国初期,丽江富裕的人家,门庭上都挂有这种“黄铜挑簧锁”。

古锁鼎盛时期

明清时期更是古锁的鼎盛时期,形成有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视频

古中国锁-定向锁二型 开锁作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