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消費碳排放投入產出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能源消費碳排放投入產出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閆俊娜 著,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1],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2],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內容簡介
本書以研究方法為軸線對經濟-能源-環境領域的研究進行文獻綜述,並總結、提煉不同研究方法的優缺點,為投入-產出模型及結構分解分析(SDA)方法在能源、環境領域的選擇與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在實證研究方面,碳排放強度指標(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CO2排放量)衡量了經濟發展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因此,這些評價指標常常被用來作為一些國家和地區制定減排目標時的評價標準,例如中國。本書分別基於Leontief和Ghosh投入-產出模型,採用乘性SDA和歸因分析對中國CO2排放強度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其部門貢獻進行量化研究,並對需求和供給視角下有差異的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城市是國家能源的主要消費者,以中國為例,城市能源消費占國家能源消費的85%左右。因此,城市對於國家能源問題的影響至關重要。在快速城鎮化的背景下,城市的規模逐漸擴大,其對國家能源表現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在中國的能源問題上,城市間存在着廣泛且顯著的空間差異。特別地,伴隨着區域間貿易的加劇,城市間能源相關的空間差異呈現越來越顯著的趨勢。因此,在城市層面,考慮存在空間差異的情況下,制定「共同但有區別」的能源目標和能源政策對中國順利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和改善能源表現至關重要。本書採用投入-產出分析和空間結構分解分析(spatial-SDA)方法評價中國四個直轄市的能源表現並量化分析其能源表現的空間差異。特別地,鑑於最終需求(即居民消費、政府消費、投資、出口、國內省外淨流出)對能源表現的重要作用,本書將分別從總體和最終需求視角對上述問題進行系統研究。 本研究的意義:在理論方面,本書在方法論層面延申了投入-產出模型在能源/環境領域的應用,較為詳細的介紹、對比、論述了Leontief和Ghosh投入-產出模型的區別與聯繫。得益於Leontief投入-產出模型的成熟發展,本書建立了基於Ghosh投入-產出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結構分解分析方法,並將其應用在中國的能源和碳排放研究中。在實踐方面,本書基於投入-產出技術對中國的能源及碳排放問題進行了系統且細緻的探索。分別從需求和供給的視角,鎖定驅動國家能源和碳排放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在行業層面,繪製對國家能源和碳排放產生重要影響的關鍵產業鏈; 在城市層面,探索國家區域間能源表現空間差異的關鍵影響因素,為我國順利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可靠經驗和數據。
參考文獻
- ↑ 作品、著作物與版權,道客巴巴,2014-11-09
- ↑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