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奠定我国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的第一个稀有元素矿物化学实验室(1956年)和第一个同位素绝对年龄实验室(1960年)。实验室依托“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等4个具有博士学位[1]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定位于基础研究,致力于发展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揭示地球内部和浅表地质体的物质组成及演变规律,深化对地球形成演化、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过程的认识,阐明其对矿产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制约,为解决资源环境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实验室-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被正式批准成立

实验室-科研领域

本实验室以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为手段,以解决地壳演化和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球科学基础理论问题和国家重大项目为目标,系统地发展了同位素年龄测试、高精度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水平,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中青年科技队伍为骨干的研究集体,在许多研究领域和分析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在多项的国际合作的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中也有相当高的显示度。

实验室-科研团队

实验室现有研究顾问4名,研究员13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副研究员[2]4名,技术人员10名,大部分成员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科学家。研究生博士后等流动人员20多名。实验室主任为李献华研究员,副主任为徐义刚研究员、许继峰研究员、孙卫东研究员和王岳军研究员。

实验室-研究方向

以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学科优势为依托,发展适用各种地质对象的同位素定年和同位素示踪方法,加强多元同位素体系理论研究,并与当前地球科学前沿领域-大陆动力学和全球变化密切结合;通过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为解决大陆动力学、壳幔演化及其相互作用、资源形成和勘探以及全球变化等重大基础问题作出具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有:

(1)多元同位素体系示踪理论

(2)同位素年代学新技术、新方法

(3)岩石圈演化的化学地球动力学

3. 近期主要研究内容

(1)海陆岩石圈化学地球动力学演化

(2)地幔柱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及壳幔相互作用

(3)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理论和定年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4)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高分辨率地球化学记录和环境同位素示踪

实验室-发展目标

以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地球内部和浅表地质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演变规律,重点探索壳幔的组成、结构和动力学演化及其对矿产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制约,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在未来8-10年内,将实验室建成以拥有国际知名地球化学家和完整配套的元素-同位素实验设备与技术队伍为标志的国际知名研究群体,大幅度提高我国在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具有原始创新和培养一流科技人才的能力。

实验室-历史沿革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于1958年至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原地质研究所由李璞先生为首创建的“绝对年龄实验室”,1966年搬迁至贵阳后更名为“同位素年龄实验室”,1983年正式命名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室”,1987年搬迁至广州,2004年被正式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室,建立了我国第一代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开创了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如何申请博士学位?,搜狐,2019-02-20
  2. 副研究员职称评审条件要求,搜狐,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