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作者:彭林|責編:李信,出版社:廣西師大。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1986年11月18日在中國廣西桂林市成立,作為全國首批轉企試點的高校出版社[1],於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以下簡稱出版社集團),成為廣西首家出版集團和中國首家地方大學出版社集團[2]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中國禮 學在古代朝鮮(1910年 以前)的流傳、本地化過 程,分上、中、下三編。

上編對朝鮮三國時代、高 麗時代、朝鮮時代、中國 乾嘉時期中國禮學在古代 朝鮮的播遷情況進行了整 理;中編介紹了古代朝鮮 在 制度、社會教化層 面吸收中國禮學思想進行 的建設;下編則關注於古 代朝鮮 的禮學家對中 國禮學的探討研究。全書 基本覆蓋了禮學思想涉及 的主要層面,對於理解古 代中國和古代朝鮮的文化 借鑑、吸收具有指導性參 考價值。

目錄

導讀

上編

一、三國時代中國古禮的初步傳播

三國時代是朝鮮半島開始走向全面儒家化的濫觴期,中原王朝禮儀文明在此時得到了初步的傳播。

二、高麗時代的儒學與禮制

高麗時代的禮制比之三國時代已有長足的進步,主要表現在禮制的格局已經基本建立。但總體而言,還遠遠沒有進入到禮制化的時代。

三、朝鮮時代《朱子家禮》的播遷

《家禮》的推廣,使朝鮮從偏在四夷的化外之地,發展成為「雖兵戈創殘,委巷治喪之家猶秉朱禮」的禮儀之邦,從根本上改變了朝鮮的文化面貌,並深刻地影響着朝鮮社會的文化走向。

四、乾嘉時期朝鮮學者的燕行

「北學派」通過對中國社會的親身遊歷和考察,看到中國不僅沒有成為夷狄、犬羊,而且文物燦爛,依然是中華文明的大宗之所在,提出了向清朝統治下的中國文化學習的主張。

中編

五、《經國大典》與朝鮮時代的職官禮

《經國大典》是朝鮮半島 部官制文獻,也是朝鮮王朝 重要的法典之一。它的誕生意味着朝鮮官政正在走向成熟,顯示了朝鮮禮制建設所達到的新水平。

六、《國朝五禮儀》與朝鮮禮儀制度的確立

《國朝五禮儀》是一部博採中國古今禮儀之長,又糅入朝鮮色彩的 大典,對於穩定長達五百餘年的朝鮮王朝,對於敦化民俗,都起了重大的影響。

七、朝鮮時代的禮訟與君統、宗法諸問題

所謂禮訟,是指在宗法制度下,由於王位繼承的正統性、喪服的等差、宗室勛戚的封號等禮儀問題所引起的爭訟。朝鮮社會性質與中國相同,但禮訟頻繁與激烈的程度卻遠遠超過中國。

八、朱熹禮學與朝鮮時代鄉風民俗的儒家化

在朝鮮走向儒家化的進程中,鄉風民俗的變化極為明顯。從兒童、學校到鄉村、家庭,無不以儒家思想為行為準則。朝鮮王朝持續的時間達五百餘年,與社會、家庭的穩定有着 直接的關係,而朱熹則是朝鮮時代鄉風民俗儒家化的功臣。

下編

九、鄭逑與《五先生禮說》

《五先生禮說》為朝鮮禮學 之重要著述,史料詳贍,史實與理論並重,極富學術價值,讀者可由此探究聖人制禮之本意,而知曉權度折衷、臨時應變。

十、《家禮輯覽》與金沙溪的解經之法

儘管朝鮮時代是性理之學盛行的時代,但依然不乏通曉漢學門徑、精於考據之學的學者。金沙溪諳熟《周禮》《儀禮》《禮記》及歷代典籍,《家禮輯覽》的解經成就,堪稱朝鮮時代禮學家的典範。

十一、丁茶山禮學與清人禮學之比較

朝鮮立國以後的幾百年中,社會穩定,中間沒有出現像明清之際那樣的政權 迭,宋明理學不僅沒有受到衝擊,而且成為朝野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從某種程度上說,茶山禮論,是朱熹性理學說中包含的禮學思想延續。

十二、茶山的考據學

明亡之後,中原學風丕變,考據學蓬勃興起。而朝鮮學術界並沒有出現類似的變化,主流學術仍是性理學,因而考據學家不多,比較重要的只有秋史金正喜和茶山丁若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