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物理学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物理学史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国物理学史》是2013年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舒恒杞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中国物理学史

出版时间:2013年8月1日

开本:16 开

ISBN:9787566704245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舒恒杞

页数:190 页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编,上编,着重介绍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有关知识的内容。中编,认知编,介绍经典物理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与活动;下编,争鸣编,介绍21世纪以来,非主流派学者提出的物理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

《中国物理学史》是从物理学史这个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舒恒杞,1940年2月出生,湖南溆浦人。怀化学院物信系退休副教授。原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师专分会理事会理事,《探索》、《北京相对论研究动态》编委。个人业绩曾被载入《溆浦名人》、《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书中,编著《电磁学》、《高能物理发展年史》等教材,主编《湖南省师专原子物理学标准化试题库》,参与“创新专业综合理科新教材”中的《物质结构》一书的编写,并获高教部“高师理科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二等奖。主要学术论文有《场是怎样传递相互作用的》《微观粒子新的分类表》《略论反物质》《核外电子排布的关键》《东西方古代对电和磁现象认识的对比》等20余篇,并对大、中学生进行过20余次前沿科普专题讲座。历经二十余年的辛勤耕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多方求证,终于在古稀之年编著出《中国物理学史》。

图书目录

绪论

上编:对比编

——中西方古代物理对比与反思

概述

第1章中国古代物理发展概述

第2章中西古代物理发展对比

2.1关于物质结构猜想的对比

2.1.1万物一元论,中外古代学者各有所表

2.1.2多元素说,何其相似

2.1.3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论争

2.2物理知识进展的对比

2.2.1古代力学对比

2.2.2古代声学对比

2.2.3古代光学对比

2.2.4古代电磁学对比

2.3古代天文知识的对比

2.3.1古代天文学说

2.3.2观象授时

2.3.3古代历法

2.3.4天文记录

2.3.5岁差现象

2.3.6天文常数

2.3.7古天文仪器

2.3.8计时

2.3.9度量衡

第3章中国古代物理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反思

3.1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一系列辉煌的原因

3.1.1中国较早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3.1.2封建统治者必要时能调整社会生产关系

3.1.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世代相继

3.1.4“士”的历史作用

3.1.5中国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3.2中国科技在17世纪末落后的原因

3.2.1封建社会制度本身先天不足

3.2.2帝国主义的侵略

3.2.3中华民族片面定向思维的局限

3.3历史留给今人的思考

3.3.1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3.3.2如何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

3.3.3如何自觉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

3.4深化教育改革

中编:认知编

——物理学在近代中国100年

概述

第4章新中国成立前的物理学概述

4.1最早接触近代物理学的中国人(1840年以前)

4.2中国物理学的拓荒者(1840—1919年)

4.3物理学在中国进入初创期(1920—1932年)

4.3.1许多大学设立了物理系

4.3.2物理教学初具规模

4.3.3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

4.3.4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

4.3.5学术成就

4.4物理学在中国遭遇受重创(1933—1949年)

4.5中国物理学家的突破

第5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物理发展简介

5.1物理学在全国的大发展(1949—1966年)

5.1.1物理学家的大会师

5.1.2物理科研机构的成立与发展

5.1.3物理学在全国的大普及

5.1.4闪光的珍珠

5.2中国物理学重遭浩劫及“两弹一星”的研发(1966—1977年)

5.2.1物理学重遭浩劫

5.2.2“抢在法国人前面”造出氢弹

5.2.3“两弹联姻”的成功

5.2.4中国的太空部落

第6章改革开放后物理发展态势

6.1物理学会工作迅速发展

6.2理论物理研究全面开花

6.3凝聚态物理突飞猛进

6.4磁学研究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6.5低温物理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6.6非线性光学的发展

6.7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成就

6.8声学研究的全面进展

6.9原子核物理研究成绩卓越

6.10粒子物理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6.11超高能现象的观测

6.12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6.13受控热核聚变跃人世界先进行列

6.14中国环流器二号A(HT—2A)

下编:争鸣编

——新物理观的发展

概述

第7章质疑爱因斯坦相对论

7.1对两个基本假设的剖析

7.2是否存在绝对参考系

7.3关于以太的论争

7.4标准时空论的构建

7.5经典洛伦兹变换公式的错误

7.6关于极限速度的再思考

7.7狭义相对论的自发破缺

第8章宇宙物质探源

8.1真空信息理论

8.2太极子物理理论

8.3物质世界构成新理论

第9章创新的物理观

9.1统一的宇宙——惯性外力原理

9.2量子外力——宇宙第一推动力

9.3不可视觉物质——暗能量和量子外力

9.4新思维应接不暇

附录

附录1我国核试验前12次试爆情况

附录2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附录3中国物理学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附录4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附录5中国物理学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附录6中国物理学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附录7陈佳洱在第七届物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节选)

附录8光速不宜作为长度基准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理学史道客巴巴网,201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