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teau Meteorology,CMA,Chengdu)是经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批准成立的非营利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是中国气象局“一院八所”之一。

高原所以高原气象为专业特色,围绕高原气象学科发展和现代气象业务建设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以提升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为中心,发展了基于青藏高原影响的气象科学理论和关键业务技术。

2017年,高原所共有人员51人,发表SCI论文[1]5篇,完成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2项,获省级科研奖项3项。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高原所共有人员51人,有6位专家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位专家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兼职博士生导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有2名教授为高原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客座成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有1名专家为“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科研平台

据2019年4月高原所官网资料显示,高原所设有高原天气研究室、高原气候研究室、高原气象观测研究室、数值预报中心、高原气象应用研发中心、高原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拉萨分部) 。

研究所与四川省气象台、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原四川省气象信息中心)联合申报了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3月,高原所气象科技情报中心(图书情报室),占地面积680平方米,拥有中外文图书4万余册。中文期刊130余种,外文期刊40余种,报刊15种。2006年底建成了数字图书馆,涵盖了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料[2]

硬件设施

据2019年4月高原所官网资料显示,高原所建成了青藏高原主体狮泉河、东北曲麻莱、东坡理塘、东侧温江大气边界层观测,云南苍山立体大气观测,高原东部地基GPS水汽观测构成的固定观测站网,以及车载风廓线雷达、GPS探空、L波段探空、通量观测、AWS构成的移动观测平台,结合业务观测站网,已形成沿30°N东西剖面、100°E南北剖面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关键区大气综合观测体系。

学术交流

2017年,高原所共举办学术报告会35场次,专家报告18场次,所外专家13人次,其中院士3位、美国专家3位、英国专家2位。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及交流培训48人次,其中,美国德州A&M大学访问学者1人,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1人,中国气科院高级访问学者1人。

高原所应邀参加德国慕尼黑马普气象研究所项目年会1人,意大利罗马第5届国际再分析会议(ICR5)1人,泰国清迈第5届中泰气候变化联合会议2人,举办了第13届“2017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7年,高原所出版年鉴2册,发表论文52篇,其中SCI论文5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6篇。第一单位主持完成的“西南复杂地形区气候变化研究与高分辨率预估”获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研完成的“南方持续性暴雨中尺度特征诊断分析和预报技术”获2017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原季风发展机理及其在旱涝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获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原所在研及立项项目批复经费共1329万,到账经费438.05万。新立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气象局业务建设项目2项,四川省气象局创新团队项目1项,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项,高原大气与环境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4项。参加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申请专利3项。

高原所主持完成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数值模式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复杂地形结构的影响检验评估与改进技术研究》(编号:GYHY201206039),主持完成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藏东南地区复杂下垫面地气交换观测研究》(编号:GYHY201206041)。

学术刊物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主办,主要展示了四川气象科研的成果。

主要栏目包括:天气分析与气象预报、气候分析、农业气象、大气探测、气象通信、学术讨论、气象服务、气象科技产业等。

文化传统

高原所所徽外侧为月牙,形似成都拼音的首字母C,代表着研究所的地域特征和研究气象科学的本职工作。

月牙包裹着的为“IPM”,为研究所英文简称。同时,字母“M”又形似两座山峦,顶部为平地,构成了两个高原,象征着研究所立足于高原气象的研究。字母“P”形似旗帜及风力符号。

人才培养

2009年12月10日,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设立的省级的四川省气象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设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由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联合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开展博士后科研人员培养工作

高原所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已有10余名硕士研究生毕业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2015年,与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合作共建“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 论文的定义和种类是什么? ,搜狐,2020-08-26
  2. 珍贵文献资料大合集大全,搜狐,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