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民族法制60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民族法制60年

 

 

 

中国民族法制60年》是2010-01-01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熊文钊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民族法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有效统治和对各民族进行管理的需要而制定和形成的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都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因此,民族法制对民族间的和睦相处、社会稳定与和谐乃至王朝的兴衰存亡,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少数民族法制和汉民族法制一道走过几千年的历程,梳理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对研究中国民族法制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当今民族法制的发展趋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序言民族法制的历史追溯

一、中国古代民族法制概述

二、近代民族法制

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民族法制

第一编 初创时期的民族法制(1947年~1954年)

第一章 初创时期的民族立法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一、中国共产党开始寻求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

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最优方式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逐步清晰

四、以法律形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民族法制建设

第二节 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一、蒙古族从民族自决走向民族自治

二、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三、两个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四、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

第三节 初创时期的民族立法

一、民族立法背景

二、中央民族立法内容

三、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

第二章 初创时期的民族法制实施

第一节 少数民族政治权利保障与实施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推广

二、散杂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障

三、中央及地方各级民族工作机构的建立

四、开展民族识别

五、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六、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

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权利保障与实施

一、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

二、保障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与实施

一、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

二、鼓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

三、改善少数民族的卫生状况

第四节 民族法制的监督检查和评价

一、民族法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二、初创时期民族法制实施的总体评价

前言

中国古代民族法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有效统治和对各民族进行管理的需要而制定和形成的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都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因此,民族法制对民族间的和睦相处、社会稳定与和谐乃至王朝的兴衰存亡,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少数民族法制和汉民族法制一道走过几千年的历程,梳理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对研究中国民族法制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当今民族法制的发展趋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代二元化的民族法制原则

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曾先后出现过众多民族,经过多次的民族大融合,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因各族的大小、强弱、语言、地域不同,形成了各族迥异的特性,这就导致历代王朝调整各族关系的手段必然有所不同,但夏夷一统的思想一直贯穿于我国古代民族法制的始终。历代统治者一方面谋求整个国家的法律统一,即“华戎同轨”,另一方面又尊重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因俗而治,即“化外异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统治者经验的积累,“华戎同轨”和“化外异制”的二元民族法制呈现出越来越明朗化、规范化、具体化的趋势[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