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最早的电影院在青岛, 最初是德国水兵俱乐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德国水兵俱乐部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电影是诞生于19世纪的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当时,看电影还是很时髦的高级娱乐活动 ,只有达官贵人才能观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可你知道中国最早的电影院在哪儿吗?追根溯源,就在青岛。[1]

  2016年6月,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博物馆在青岛组织专家论证会,确认了湖北路17号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是中国境内现存的、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

  水兵俱乐部,是青岛早期德国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水兵俱乐部。


  兴建:海因里希亲王提议建设

  水兵俱乐部,又称水师饭店、水师俱乐部、海员之家,位于市南区湖北路17号,中山路与湖北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原斐迭里街与依列女街口)。说起这座百年老建筑,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亲王。

  海因里希亲王也称亨利王子。亨利是海因里希的英文发音。他母亲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长女,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但只有他和哥哥威廉二世长大成人。与骄横暴躁的哥哥不同,海因里希亲王性情温和。

  1897年,德国强占了胶州湾。第二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即派遣弟弟海因里希亲王来到青岛,他的新职务是德国东亚舰队司令,来青岛的主要任务是与驻守青岛的长官进行会晤,传达如何建设青岛的规划。

德国水兵俱乐部来自搜狗百科图片

  海因里希来青岛,直接催生了水兵俱乐部的兴建。据王磊撰写的《水兵俱乐部:青岛历史的见证者》一文称,海因里希亲王来到青岛时,德国远东舰队已经在青岛待了半年之久。当时的青岛比较荒凉落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施,远离故土的驻军官兵纷纷向他倾诉苦水,希望改善业余生活。海因里希听后非但没有生气,还立即向德国议会提案,希望在青岛建设一座集文化、娱乐、饮食于一体的建筑,也就是后来的水兵俱乐部,以此提高驻军的生活水平。

  有了海因里希亲王的提议,水兵俱乐部的建设也马上提上日程。1898年10月18日,水兵俱乐部在今湖北路和中山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处奠基。它由德国帝国基尔市海员之家公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不过,水兵俱乐部的建设,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特别是资金方面。1899年,海因里希就已经离开青岛,但是他对于水兵俱乐部的建设情况仍非常关注。得知水兵俱乐部在建设资金上出现问题时,海因里希带头自掏腰包捐献5000马克,并呼吁大家赞助和捐款。


  特点:是当时青岛的最高建筑

  1901年,水兵俱乐部正式开工建设。耗时一年左右,水兵俱乐部终于建设完工。1902年5月10日,水兵俱乐部正式挂牌开张,引来众人围观。

  这是一座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木质外廓、黄色墙体、红瓦屋顶、内弧线造型塔楼,外墙被涂成一种极淡的黄色。水兵俱乐部总面积为4607平方米,高约15米,地上二层 ,地下一层 ,有阁楼。俱乐部中心为大厅,厅内三面墙设计成回廊式,有宽敞的舞台,二楼三面均设观众席,楼上楼下可容纳观众700人。俱乐部共有40个房间,有餐厅、桥牌室、台球室等,既是当时德国海军的俱乐部,也是青岛第一座设有大型礼堂的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水兵俱乐部的楼高。按照当时德国当局颁布的《建筑监督警察条例》的规定,商业街道两旁的建筑限高18米,不得超过街道的宽度,楼高不得超过3层 。但水师饭店处在路口的塔楼部分却远远高出3层,它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青岛的最高建筑物。对于水兵俱乐部为何“违章建设”,民间认为 ,“水兵俱乐部与小青岛的灯塔、栈桥一起构成直角三角形,可能有作为航标的使用价值。”


  功用:水兵的休闲娱乐场所

  水兵俱乐部建成后 ,很快就发挥了它的作用。《胶澳发展备忘录(1901年10月—1902年10月)》中记载了德国人建设水兵俱乐部的初衷:“目的是为海员提供一个休闲场所,以免他们受到无目的的街头游荡、不良小酒店和酗酒等道德败坏的生活影响。此外,还可被用作驻守在东亚的海军或陆军部队的初愈病人的疗养所。”这里常常引来德国水兵光顾,他们在这里欣赏节目,品尝啤酒,演奏乐器,倒也其乐融融。

  除了吸引德国水兵光顾外,水兵俱乐部还引来了英国士兵。紧跟德国人占领青岛的步伐,1898年,英国人占领威海。与青岛一样,当时的威海也没有什么可供士兵娱乐的场所。与威海相隔不远的青岛,就成为许多英国士兵休假的好去处,目的地便是水兵俱乐部。1908年的老照片记录了英德两国士兵一起举办联谊会的场面:水兵俱乐部大厅内悬挂了两国的国旗。两国士兵在一起友好地喝酒、吃饭、聊天、看电影、跳舞、泡妞,很多人还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外,水兵俱乐部还有另一层不被官方公开披露的作用。青岛作家李明在《中山路:一条街道和一座城市的历史》一书中说,德国水兵在青岛时期,暴露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驻防部队中经常发生的疾病并非瘟疫,而是性病”。为此,胶澳总督府加强了对卖淫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根据1899年1月19日的警察条例规定,“所有从事卖淫活动的人都必须到警察局登记注册。妓女应当每星期六到德国医生那里做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患有传染病。每次检查都记录在案,妓女人手一册,随身携带”。因此,所谓的“为士兵提供栖留场所”的水兵俱乐部,除了正常娱乐消遣功能之外,还隐藏着另外的目的,胶澳总督府当然不会明确记录在案。


 电影: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水兵俱乐部为德国水兵提供休闲娱乐,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放映电影,这也让它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6月,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博物馆在青岛组织专家论证会,确认了湖北路17号德国水师饭店旧址是中国境内现存的、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

  王磊在《水兵俱乐部:青岛历史的见证者》一文中记述,青岛文史学者马达等人通过长时间考证,认为水兵俱乐部最早的电影放映记录是在1907年9月4日。这一天,德国人在青岛创办的德语日报《青岛新报》第二版中报道了关于水兵俱乐部放映电影的消息。报道称:“从今天开始,每晚七点半有一部关于军队介绍的电影在青岛水兵俱乐部放映。”这一发现,让中国商业电影放映史向前推了一年。此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中国最早电影放映记录是在1908年位于上海徐园的虹口影戏院,但该建筑早已被拆除。在《 青岛新报》之后的报道中,又多次出现在水兵俱乐部放映电影的广告消息。马达说:“从1907年至1914年,在水兵俱乐部这边放映的电影多达数百部。第一部有名称的电影叫做《家乡风光》。”

  那个年代,看电影还是很时髦的高级娱乐活动,电影票价格是很贵的。比如《胶州官报》中曾经记载,“门票预售25分,现售30分”。到了1913年之后,水兵俱乐部电影门票一度卖到1鹰洋一张。按照1912年鹰洋的购买力来说,1鹰洋可以买60斤大米,也可以供6个人去“东来顺”搓一顿羊肉火锅。

  既然票价昂贵,能看得起电影的,除了德国海军士兵和家属外,就是达官贵人。马达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曾经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清朝末年,很多有钱的大清官员、贵族来到青岛,很多人还习惯戴着顶戴花翎,甚至在看电影时也不例外,但是此举却影响了后排的观众。水师俱乐部也就有了一个规定:看电影时必须脱帽。”

  水兵俱乐部放映电影还催生了一支乐队。当时,世界电影正处于默片时代。一直看无声电影,会显得沉闷无聊,很多默片都配以乐队奏乐。驻守在青岛的德国远东舰队士兵组织了“海军第三乐队”,除了平时办音乐舞会时演奏外,放映电影时他们也会进行配乐。离开青岛回国后,德国士兵还专门成立了“中国青岛水手乐队”,而这个乐队一直延续至今。

  后来,水兵俱乐部几经变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出兵占领青岛,这里变成了日本市民会的总部(市民会是当时青岛最大的外侨组织)。等到日本人第二次占领青岛后 ,水兵俱乐部又变成了日本黑龙会(黑龙会是日本极端右翼组织,因图谋占领中国黑龙江而成立)在青岛的办公场所。而1945年日本投降后 ,水兵俱乐部成为美国海军俱乐部。1949年之后,这里又变为共青团青岛市委驻地 ,后又为市人防办等单位使用。

  而今,水兵俱乐部经过修缮,成为“1907光影俱乐部”,只是它不再那么张扬和繁华,安静地记录着曾经的历史,见证着一个城市的过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