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區域經濟增長效率集聚與地區差距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國區域經濟增長效率集聚與地區差距研究》,仇娟東 著,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合理閱讀使一個人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1],全面提升人文素質[2],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社會面貌大為改觀,國內外學術界稱這種現象為「中國奇蹟」。然而,與這種快速變化相伴隨的是我國經濟活動空間布局的深刻變化,區域經濟「塊狀」特徵的形成、地區差距的擴大和經濟增長效率的地理集中便是該變化中凸顯出的重要問題。由此而來的問題便是:一,地區差距與經濟增長效率地理集中現象形成的內在機理是什麼?第二,區域經濟的「塊狀」分布和經濟增長效率的地理集中,二者近乎相同的空間布局僅僅是偶然體現,還是它們之間有着必然的聯繫?第三,經濟增長效率的地理集中、區域經濟增長的「塊狀」分布和地區差距的形成這三個現象均與地理或空間因素相關,由此產生的問題使地理因素在這三者的形成中究竟起着什麼作用?《中國區域經濟增長效率集聚與地區差距研究》便在引入了動態性的空間經濟學視角下分析了這些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形成的、在空間中體現的重要經濟問題。具體的,《中國區域經濟增長效率集聚與地區差距研究》按照以下思路安排研究內容:

第一部分,提出問題與文獻回顧,包括《中國區域經濟增長效率集聚與地區差距研究》中的第1章、第2章。第1章主要介紹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界定了經濟增長效率和地區差距的概念,說明了《中國區域經濟增長效率集聚與地區差距研究》的研究思路、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並指出了可能的創新與不足。第2章主要從地區差距、經濟增長效率及經濟集聚三方面回顧了相關文獻,以期為《中國區域經濟增長效率集聚與地區差距研究》尋找恰當的視角與理論支持。

第二部分,理論研究,包括第3章、第4章。第3章主要建立了「分工一外部性一報酬遞增一效率集聚一經濟增長一地區差距」的總體分析框架,並從理論層面梳理和闡述了具體作用機制。第4章在區分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分工的基礎上,重點結合R&D活動的作用,運用數理方法分析和證明了經濟增長效率集聚的內生形成機制及其與地區差距的作用機理。

第三部分,實證研究,包括第5章、第6章、第7章。第5章在要素與經濟非協同集聚視角下分析了地區差距形成的一般過程,結合中國相關年份與地區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投入對我國地區差距的影響,並對這些因素的影響方式與我國地區差距的時空分布作了經濟地理上的分解。第6章運用SML指數法測算了全國相關省級單位的生產率指數和環境技術效率,進而在空間經濟學框架下提出了經濟關聯、知識關聯、規模收益和交通運輸條件等可能引起經濟增長效率集聚的因素,並運用「系統廣義矩估計法」對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與方式作了實證檢驗。第7章在運用統計分析和動態分布分析初步判斷要素投入、經濟增長效率對地區差距貢獻份額的基礎上,又運用面板單位根檢驗、面板協整檢驗和面板誤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直接檢驗了要素投入、經濟增長效率與地區差距的長短期關係,並從分工因素、市場因素與政策因素三方面檢驗了可能導致地區差距與經濟增長效率形成和集聚的深層次原因。

第四部分,結論與政策建議部分,包括第8章。在對研究內容和研究結論簡要總結的基礎上,給出了我國地區差距治理及我國經濟地區重塑的思路與措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