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產業政策的績效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產業政策的績效研究》,邱兆林 著,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1],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2],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內容簡介
產業政策是市場經濟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普遍採用的干預經濟運行的手段,在各國經濟發展初期,政府通過產業政策保護和扶植特定產業,對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政府相繼出台了大量的產業政策文件。從產業政策的範圍來看,製造業是政府實施產業政策較多的領域,可以說,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和製造業轉型升級都是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完成的。對於中國產業政策的有效性,學術界一直存在較大爭論。很多學者從中國產業政策的特徵出發研究產業政策的實施效果,認為中國的產業政策延續了計劃經濟時期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傳統,阻礙市場競爭,產業發展滯後;也有學者認為,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對經濟轉型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產業政策的績效研究》認為,要對產業政策的績效進行評價,需要區分不同類型的產業政策。
《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產業政策的績效研究》根據1994年國務院頒布的《90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將產業政策劃分為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同時參照了拉爾(LaU,2003)關於選擇性產業政策和功能性產業政策的劃分。我們界定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產業政策的目標主要包括結構調整、組織優化、技術進步和就業穩定四個方面,並運用理論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產業政策的有效性。
最後,《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產業政策的績效研究》基於實證分析的結論,指出了傳統選擇性產業政策存在的缺陷,以及實施功能性產業政策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 ↑ 作品、著作物與版權,道客巴巴,2014-11-09
- ↑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