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史简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书史简编》,图书史著作。刘国钧著,郑如斯订补。1982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8章,后附参考书目录。第1章图书的社会意义。阐明图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意义,及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附带讲出版物的类型和研究中国书史的历史分期。第2章从文字产生到公元1世纪的中国书。说明文字的产生和图书的起源。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石刻等,都具有书籍的作用。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简策,春秋战国时期又产生帛书。简帛的出土,为本时期的书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第3章从公元2世纪到8世纪的中国书。这一时期发明了纸,又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等的刻成,出现了捶拓方法。三国两晋,书写载体逐渐完成由简帛到纸张的转变,隋唐两代成为中国写本书的极盛时期。第4章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末叶的中国书。唐代中叶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刻的书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到五代即开始大规模刻印九经。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雕版事业在宋代极为昌盛,书籍的装订形式也发生巨大变化。第5章从13世纪末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中国书。论述元、明和清前期的出版事业。第6章从公元19世纪中叶到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书。这一时期,传入西方现代印刷术,掀起翻译西书的热潮,新书和期刊大量涌现,成为传播进步思想的有力工具。第7章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书,第8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书和出版事业。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利用图书报刊同反动派进行了坚决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出版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书建立了以历史发展为背景的中国图书发展史的体系,从图书的思想内容到物质形态两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辩证地阐述了中国图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作用。对图书馆学、文化史与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刘国钧(1899—1980),字衡如,江苏南京人。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旋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哲学系、图书馆专科学校及研究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图书馆主任兼教授、北京图书馆编纂主任、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西北图书馆筹备主任、馆长兼兰州大学哲学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北京图书馆研究员、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委员会顾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顾问。另有《中国图书分类法》、《现代西方主要图书分类法评述》等著作。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中国书史简编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 ↑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