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吕炜 主编 著,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1],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2],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
内容简介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
“营改增”政策的全国推广,使现行财税体制愈发难以为继,成为倒逼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中国现行财税体制框架内的难题,必须通过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和突破。
文摘:“营改增”试点已适时地形成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直接导火索,具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税制调整或税制改革措施的特殊魔力。事实上,在当前的中国,它已成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先导并牵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高培勇
鉴于现行财税体制框架的过渡性特征,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既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预设步骤,也是新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这使其成为一项亟待重启的改革进程。——吕炜
为减少改革的成本和阻力,中国财税改革实行了率先启动“边角改革”,然后逐步深化到“核心改革”的策略,是符合我国财税改革的历史趋势与逻辑结果的。——闫坤目前地方财政体制面临的问题有着许多深刻、复杂的背景,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有的方案尚存在着相当大的改进空间或者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因此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关注地方财政体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孙开
纵观近年来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些零星改革大都停留在修修补补层面,碎片化、表层化问题突出;有些改革处于摇摆状,或在方案论证或在试点试验中,出现了选择性改革、被动性改革的问题;受部门或集团利益、地方利益的驱使,甚至还出现了改革的逆向性选择、狭义经验主义倾向。——王振宇
前言:财政作为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枢纽和关键。长期以来,在财税体制由统收统支到分级包干、再到分税制的改革过程中,其不断变动着的体制安排成功地起到了推动转轨和保障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也为过去30余年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问题的出现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行财税体制的合理性。比如,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内需的增加,诸如所得税、消费税以及房产税等很多税种的征收范围和标准都存在不合理之处,不仅造成了税收的分配调节功能远远不足,还形成了对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的过度干预和扭曲;再比如,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急剧膨胀,而分税制所形成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格局却并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政府债务,收支矛盾的长期积累已使得当前我国的地方债问题日益严重。另外,在分税制改革之后我国建立起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但这种具有过渡特征的分税制却遗留下来了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中间环节被重复征税的弊端。近些年,为解决此问题,我国正在陆续推进服务行业的“营改增”试点。然而,由于营业税属于地方税,是地方的重要财源之一,因此,它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更加向中央集中,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力的错配。可以说,上述这一系列问题已经形成了进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倒逼局面,无论集中解决哪个问题,都将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实际上,倒逼财税体制改革的并不仅仅是财政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本身,更进一步地,财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还蕴涵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当前,无论是来自于内部还是外部,我们都能够切身感受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压力,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失衡加剧等表象上,更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市场经济国家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潜在威胁加大所引起的。
随着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除财税体制以外,还有一些关键领域如行政、金融等改革明显滞后,如今,再继续推迟改革所需承担的经济、社会成本不断加大。宏观地看,金融、财税、行政等各个领域已构成了一个大的系统,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拉开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原有政府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垄断开始放松,政府已开始向市场进一步放权,这必然需要相应的财税体制改革来加以配合;而在财政系统内部,财政自身又构成了一个子系统,从目前地方债、税收等问题来看,作为子系统的财税体制本身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当前我国的财税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键时点,这已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事实。一方面,现行的财税体制框架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就没有再进行过大的调整,结合高速发展中的市场经济来说,改革的滞后性已非常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遗留下来的体制问题无法再通过经济发展的增量加以解决,同时,“营改增”等改革试点的推行又将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较大的冲击,推迟改革的余地已经越来越小。
相应地,近期政府也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改革意愿,包括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盘活存量资金”、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的“调整央地财权事权”以及审计署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的行动,实际上都释放出了比较明确的财税体制改革信号。
而我们所关注的是,在即将进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点上,过去分税制改革遗留下来的问题能否得以顺利解决?新的发展环境下怎样的财税体制安排才是合理的?未来的改革将会何去何从?
为解决这些难题,我们邀请了多位财政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撰写此书,并系统地讨论了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原理、公共财政体系建设、预算管理、税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不同学者的各抒己见,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财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地,促使我们思考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定位和去向,以及怎样理清各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从结构上看,本书共分五篇:第一篇是从比较宏观的视角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因、改革规律、改革方向等进行的总体性论述。第二篇描述和分析了不同学者对于改革原理和改革路径的各自理解。第三篇是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第四篇着眼于税制改革和支出优化,主要讨论的是房产税、增值税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热点内容。第五篇是对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难题的研究。在撰写团队方面,第一章由东北财经大学吕炜教授撰写,第二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培勇教授撰写,第三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志勇教授撰写,第四章由东北财经大学吕炜教授和刘晨晖博士撰写,第五章由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王振宇研究员撰写,第六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闫坤教授撰写,第七章由东北财经大学靳继东副教授撰写,第八章由东北财经大学彭健副教授撰写,第九章由东北财经大学孙克竞博士撰写,第十章由东北财经大学谷成教授撰写,第十一章由东北财经大学李晶教授撰写,第十二章由东北财经大学刘畅副研究员撰写,第十三章由东北财经大学王伟同副研究员和刘湃博士撰写,第十四章由东北财经大学孙开教授撰写,第十五章由东北财经大学周波副教授撰写,第十六章由东北财经大学吕炜教授和许宏伟博士撰写,第十七章由东北财经大学赵佳佳博士撰写,第十八章由东北财经大学高学武博士撰写。
通篇来看,虽然我们已尽可能地使本书所研究的内容能涉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但由于改革本身的纷繁复杂,仍然无法完全做到面面俱到。事实上,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借由不同学者对财税体制改革不同关注点的分析,来激发所有关注者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思考。
参考文献
- ↑ 作品、著作物与版权,道客巴巴,2014-11-09
- ↑ 书籍装帧设计的分类及艺术表现形式,豆丁网,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