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和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和区
图片来自新北市政府

中和区位于台北盆地西南隅,东经121.3度、北纬25度,南依横路里鹿寮山地与新店区为界,北滨新店溪(跨华中桥与台北市相通),东连永和区,西接板桥区与土城区,面积为二0.二九四平方公里。

中和区现有九十三里,大多密集在东北边与永和区交接处,邻近永和区的里面积都较小,而南边的里如横路、灰磘、内南、锦和等里的面积都较大。 地形地质中和区在其南端较有高低起伏之地形变化,有横路里、鹿寮山地雄峙界上,惟高度最高才海拔三百馀公尺,为丘陵及砾石台地地形,而北部地形则起伏不大,为冲积平原,整体观之中和区呈南尖、北宽略似秋海棠叶之形状,且南端地势高,渐次向北低下。

丘陵地占中和区百分之三十,多为南北走向,属清水坑山块,坡度陡峻、侵蚀剧烈,多呈单斜山脊地形,在一百公尺以下者多属山脚低丘台地,坡度较平缓。[1]

  • 区长

姓名: 杨薏霖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硕士

经历: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副局長
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處長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
臺北縣政府科長
臺北縣政府課長
  • 中和区地段图


中和区
图片来自中和地政事务所


历史发展

中和区根据记载在西元1642年便开始有人居住,最早为原住民在此聚集,共有摆接和秀朗(绣朗)两社,摆接社位于今日的板桥区和芳疗的西北地带,而秀朗社则是中和秀朗、秀山两里地区;日据时代将‘中坑庄’的中和‘漳和庄’的和,共同命名为‘中和庄’,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将街庄改制为乡镇,故名‘中和乡’;到民国47年改制为中和镇,68年改制为县辖市。[2]


地名的由来

中和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指,此地的原来名称“漳和”的台语音与“中和”近似,所以命名此地为“中和”;另一说指居民从此地境内的“中坑”、“漳和”两个聚落名称中各取一个字而成的。

中和区位于台北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自远古即有人类聚居(中和区有两处史前遗迹,分别是东侧秀山区的尖山及西侧员山区的员山子两处,根据推测前者应是属于圆山前期文化的系统,距今约3000-4200年间;后者文化横跨了绳纹陶系统,距今约2000-4200年间。由此两处史前文化遗址可得知,中和远从远古时期即有人在此定居。)。

早期这里原为原住民族凯达格兰人(属平埔族)所居住,分为“摆接”及“秀朗”(绣朗)两社。摆接社即今板桥区一带及本区枋寮的西北地区;秀朗社即今秀朗、秀山两里附近地区。至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人所制的户口名册,始有Chiron(秀朗)之记载,是为中和最早见诸文字的纪录,但如何由圆山文化与绳纹陶文化的人种族群演变到凯达格兰人则因资料不足而难以得知。至日据时期始改名“中和庄”,国民政府入台后后,改日据时期的街庄为乡镇,曰“中和乡”。民国68年由“乡”改制为县辖市──中和市。民国99年12月五都成立后,再改制为新北市中和区沿用至今。[3]


中和新八景

1、中和国民运动中心

中和国民运动中心荣获“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建筑大奖“地表最酷的新建筑奖”,其中具备国际标准规格的滑轮曲棍球场,是整座中心最亮眼的设施。

2、白马寺

中和区白马寺座落于群山环绕的南势角山,主祀释迦牟尼佛,主殿广场设立18尊罗汉及2匹白马,庭院为大唐式庭园风采,庄严的人间净土为净化心灵、启发人心的圣地。

3、圆通寺

圆通寺是中和区内别具日式风格的仿唐式庙宇建筑,不仅可静心悟道,亦可消暑解闷。寺庙右侧有一山崖【碧湖怪石】,崖壁下方刻有许多石刻佛像。循山崖石壁裂缝间的阶径【一线天】拾阶而上,自山顶俯瞰台北盆地,视野辽阔,景色清幽。

4、烘炉地

拥有全台湾最大尊的土地公的南山福德宫(烘炉地),地处新北市中和南势角山麓,登高揽胜,峰峦叠翠,景色怡人,晨昏夜幕风云万千、气势憾人。

5、左岸光雕桥

左岸光雕桥是一座帆船造型兼具人行、自行车行的跨堤光雕桥,跨过堤防连结到河堤单车步道,夜间有丰富的七彩霓虹光雕秀,是中和文化城市的光环,提升河岸景观及市民休憩生活品质。

6、国立台湾图书馆

国立台湾图书馆座落于美丽的四号公园内,小桥流水、垂柳奇石,媲美西湖。图书馆主体建筑物之外“静思长廊”,保留了传统建筑红砖拱门之景观,附近咖啡馆林立,是一处阅读、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7、福和宫

百年老庙的福和宫是中和区民信仰的重镇,祭祀主神是神农大帝,因其药签有神奇治愈功效,故吸引众多蜂拥而至的信徒,每逢祭典盛会,信徒云集。庙前广场的康乐台,提供民众休闲交谊平台。

8、山本氏纪念碑

山本氏纪念碑位于中和自强公园内馒头山顶,乃纪念颂扬板桥街长“山本义信”在板桥、中和交界处建造配水池配送干净饮水事迹的德政碑,见证日治时期自来水饮水工程及土城媒业兴衰的文化古迹。[4]


中和国民运动中心
图片来自新北市政府
烘炉地
图片来自新北市政府
国立台湾图书馆
图片来自新北市政府

交通资讯

  • 搭公车 中和区公所(景平路)站下车 262、908、921、982(环状线) 绿3、绿6、绿8、新巴士F512
  • 搭公车 中和派出所站下车 5、57、202、214、241、311 下车后步行约5分钟
  • 搭捷运 捷运中和芦洲线(橘线) 景安站下车: 步行 10-15分钟(沿景平路直行)
  • 转乘公车 262、908、921、982(环状线)、绿3、绿6、绿8新巴士、F512至中和区公所站下车
  • U-Bike 于本所前方小公园停靠[5]


地方美食

  • 兴南夜市

邻近捷运南势角站的“兴南观光夜市”,无论是重口味的卤味、东山鸭头,或清新滑顺的豆花、珍珠奶茶,都能满足口腹。其中“唐老鸭卤味”堪称人气王,以数十种汉方中药卤制食材,汁多味美,令人吮指再三。

  • 南洋观光美食街

战乱时逃难到缅甸的华人辗转来台,群聚在中和华新街一带,发展出别具风味的南洋美食街。从空气中就可嗅出这条街的异域好味道,咖哩、椰汁香气四溢,朴实的家庭式小吃店,菜单上写著一般市集看不到的特色美食,如耙耙丝、椰汁鸡、鱼汤面、咖哩鸡、鸡丝拌面及豌豆粉等。随意选择一家入座,就能尝到全台最道地的南洋料理。

  • 枋寮市场

枋寮是双和区具历史文化之代表性市场,生鲜蔬果齐全,服饰杂货五花八门。其中位于市场角落的“丽芳小吃”,以鸡骨慢熬而成的汤头,洒上特制的鸡油油葱酥,甘甜不腻,是在地人最爱的古早味面食。

  • 庙口小吃

建于1757年的广济宫,主祀开漳圣王,中和早期以庙口为中心发展,包括区公所、警察局、农会、枋寮市场等皆在周遭,想吃经济又实惠的小吃往这儿走准没错。其中巨鼎锅贴是排队名店,锅贴皮薄Q弹,煎至金黄酥脆,内馅以韭黄与猪肉揉合而成,不沾酱就能吃到鲜甜原味。

  • 凉面

位于连城路及新生街口附近的凉面店,属于在地人的好滋味,是夏天用餐的首选。[6]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中和区,中和区公所
  2. 永和区,TravelKing旅游王
  3. 中和区,辉哥的天空
  4. 中和区,中和区公所
  5. 中和区,中和区公所
  6. 中和区,新北市观光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