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鱼蚤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华鱼蚤病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中华鱼蚤隶属于鱼蚤科。主要危害鱼类的种类有:大中华鱼蚤、鲢中华鱼蚤等。严重感染时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最后消瘦窒息而死。鳃上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鳃小叶发生炎性水肿,细胞大量增生,鳃小片融合,毛细血管萎缩以致消失。
病原
中华鱼蚤雌雄异体,雌体大于雄体,仅雌体营寄生生活。虫体细长,圆柱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前段中央有一中眼,口位于头部腹面后缘的中央,口四周被口器包围,头部最前端有2对触角,其中第2对已特化成为锐利的爪,用以钩住宿主的鳃组织。胸部6节,每一胸节腹面都有1对游泳足。第6胸节为生殖节,成熟个体挂有1对长条形的卵囊,几乎与虫体等长,外包透明薄膜,内部卵小而多。腹部3节,明显比胸节短小。
流行规律
从黑龙江到广东均有发生,5月上旬至9月下旬流行最盛,大中华鱼蚤主要危害二龄以上的草鱼,鲢中华鱼蚤主要危害二龄以上的鲢鳙鱼
防治方法
采用轮养的方法进行预防,晶体敌百虫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变成0.7ppm
参考文献
- ↑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
- ↑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