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华基督教会庙边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网 的图片

中华基督教会庙边堂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庙边,庙边堂,宗派上原属公理会。创立庙边基址,庙边旅美翁氏宗亲的出力甚大。时间可追溯到1894年,公理会牧师喜嘉理和三位旅美的庙边籍教友在庙边乡中开办一所义学,吸引乡民,以传福音。初时该义学颇受乡人欢迎,遂当地教友在1896年发动劝捐,打算买地建堂。

当时在美谋生并已成为基督徒的翁挺生,希望能带福音回家乡传播,在美国的教会同道中筹得八百余金,于1897年春,从美回家乡庙边,准备兴工建筑堂宇。由于当时尚属晚清,农村风气未开,建堂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风波(在《香港基督教会史》记载颇为详细)。几经险阻,教堂建筑在1898年春最终建成,夏历三月初十举行开幕礼。

这座建筑里包含礼堂和男女义学的场地,耗费1500金,此款全部来自美国的翁氏乡亲的奉献。成立初期,纽约朝拜者教会的华人主日学持续地给庙边堂提供支持,并负担起支付时任传道翁挺生的薪金。当时堂内同时开办男校和女校,正面大门门额书“福音书屋”四字,并非一般教堂的“礼拜堂”或“福音堂”, 和农村的民居或祠堂无异。估计因为建筑同时作为建堂与书馆,也可能为体现其追溯开办义学的渊源。

公理会在台山的发展,设堂众多,基本上可分为西差会开创(美部会)和华侨回国开创(华人纲纪慎自理传道会)两种,而据资料记载,庙边堂曾为香港中华基督教公理堂的第三支堂,盖因该堂设立后,前二十年原本靠该乡教友自理,但后来经费不继,1918年移交香港公理堂牧理。当时担任香港公理堂主任牧师者,正是翁挺生牧师,将庙边堂划归门下作为支堂,可见翁牧和香港公理堂四邑籍会众对庙边堂的支持。1941年沦陷的几年里,林月明传道极力维持堂务。后期会务平淡,受洗者不多,主日崇拜人数多者有几十人,但落乡宣道机会甚佳,每逢圣诞堂内外亦无下足之地。

为尽早实现庙边堂的自养自立,香港公理会给庙边堂制订了自养计划,由母会津贴共银4567元,于1944年实现自养。众所周知后来1944正处沦陷时期,自养是否实现有待更多史料披露。粤港公理宗西差会事工和华人自理传道事工于1929年合流并建立的“广东公理传道会”,以及公理会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庙边堂方改属属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第三区会。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宗教,拥有超过20亿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关于耶稣基督的诞生[2],生命,死亡和复活的信仰。当它从一小批信徒开始时,许多历史学家将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播和采用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