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如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严如煜(1760年~1826年),字炳文,号乐园,湖南省淑浦县人。曾求学岳麓书院,师从罗典。读书期间,先生教以程朱之学,每每进益良多。
目录
生平简介
大小章于大府檄或不受,必得如熤手书始行云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以优行”选入京师国子监读书,为贡生。研究舆图、兵法、星卜之书,尤留心兵事。学使张姚成称其有“经世才”。 乾隆六十年,贵州苗乱,湖南巡抚姜晟辟佐幕,上平苗议十二事,言宜急复乾州,进永绥,与保靖、松桃、镇筸声势可通。攻乾州道泸溪,必先得大小章。大小章者,故土司遗民,名曰仡佬,骁健,与苗世仇。如熤募能仡佬语者往,开示利害,挟其酋六人出,推诚与同卧起,乃送质,率其属阳投乾州为内应,约一举破贼,因黔师牵掣未果。次年,卒赖其众,救两镇兵于河溪。后复平陇,战花园,皆为军锋。大小章于大府檄或不受,必得如熤手书始行云。
以“孝廉方正科”参加廷试
嘉庆五年(1800),以“孝廉方正科”参加廷试。当时,川陕湖(湖北)一带白莲教起义军势力正旺,廷试便以平定三省教军及善后事宜为题,让应试者出谋献策。如熤对几万言,略谓:“军兴数载,师老财匮。以数万罢惫之众,与猾贼追逐数千里长林深谷中。投诚之贼,无地安置,则已降复乱;流离之民,生活无资,则良亦从乱。乡勇戍卒,多游手募充。虑一旦兵撤饷停,则反思延乱。如此,则乱何由弭?臣愚以为莫若仿古屯田之法。三省自遭蹂躏,叛亡各产不下亿万亩,举流民降贼之无归、乡勇戍卒之无业者,悉编入屯,团练捍卫,计可养胜兵数十万。饷省而兵增,化盗为民,计无逾此。”仁宗亲擢第一。 次日,召诣军机处询屯政,乘机又上《屯田方略十二事》章,召见,以知县发陕西。同时,朝廷又将他进呈的策略转发川陕湖三省大帅督抚,令其采行。
厉行“坚壁清野”,训练“三天门十三卡”乡勇,击逸匪,斩王祥,擒方孝德
嘉庆六年(1801)二月,就任洵阳知县。洵阳系白莲教起义军纵横驰骋、往来川楚的必经之路,严如煜针对起义军偏于流动作战的弱点,厉行“坚壁清野”,在县境内险要处修筑堡塞,屯积粮草,组织团勇进行守备。还与湖北省郧西县知县孔继干联合训练“三天门十三卡”乡勇,实行军事联防。同年四月,指挥乡勇,在县南裕兴寨捕获白莲教义军“通江蓝号”冉文俦部首领陈朝觐。五月,义军“ 达州青号”首领徐天德由洵阳渡汉江北上,严如煜率队截击。义军翻船七只,淹死二百馀人。六月,与提督杨遇春所统官兵联合,在县西青山寨夹击义军张天伦部一万馀人,义军损失惨重。八年,击湖北逸匪于蜀河口,斩王祥,擒方孝德,晋秩同知直隶州。新设定远厅,即以如熤补授。
立保甲,治堡寨,问民疾苦。兴劝农事,行区田法,教纺织,使务本计
九年,建新城,复于西南百馀里黎坝、渔渡坝筑二石城为犄角。治团如洵阳,贼至辄歼,先后擒陈心元、冯世周。丁母忧,大吏议留任,辞不可,服阕. 十三年,补潼关厅。寻擢汉中知府。兵燹后,民困兵骄,散勇逸匪,心犹未革。如熤联营伍,立保甲,治堡寨,问民疾苦。兴劝农事,行区田法,教纺织,使务本计。修复褒城山河堰及城固五门、杨填二堰,各灌田数万亩,他小堰百馀,皆履勘濬治,水利普兴。复汉中书院,亲临讲授。于华州渭南开谕悍回,缚献亡命数十人;于宁羌解散湖北流民;于城固擒教首陈恒义:皆治渠魁,宽胁从。令行禁止,人心帖服,南山遂大定。
宜仿古梁州自为一道及明郧阳巡抚之制,庶势专权一,可百世无患
道光元年,擢陕安道。会廷议川、楚、陕边防建设事宜,下三省察勘,以如熤任其事,周历相度,析官移治,增营改汛,建城口、白河、砖坪、太平、佛坪五厅,移驻文武。奏上,报可。如熤尝言:“山内州县距省远,多推诿牵掣。宜仿古梁州自为一道及明郧阳巡抚之制,专设大员镇抚,割三省州县以附益之,庶势专权一,可百世无患。”以更张重大,未竟其议。 三年,宣宗以如熤在陕年久,熟于南山情形,任事以来,地方安靖,特诏嘉奖,加按察使衔,以示旌异。巡抚卢坤尤重之,采其议增厅治于盩厔、洋县界,增营汛于商州及略阳;檄勘全秦水利,于沣、泾、浐、渭诸川,郑白、龙首诸渠,规画俱备。社仓、义学,亦以次推行。 五年,擢贵州按察使,未到官。 六年,入觐,仍调陕西,抵任数日而卒,赠布政使。 陕民请比朱邑桐乡故事,留葬南山,勿得,乃请祀名宦。湖南亦祀乡贤。如熤自为县令至臬司,皆出特擢。在汉中十馀年不调,得成其镇抚南山之功。宣宗每论疆吏才,必首及之。将大用,已不及待。于舆地险要,如聚米画沙。
性豪迈,泊荣利,视之如田夫野老,喜研读舆图兵法
如煜为人,性豪迈,去边幅,泊荣利,视之如田夫野老, 喜研读舆图兵法,尝佐那彦成筹海防,有“洋防备览”;佐姜晟筹苗疆,有“苗防备览” ;佐傅鼐筹屯田,有“屯防书”;又有“三省边防备览”,“汉江南北三省山内各图”,“汉南续修郡志”及“乐园诗文集”“汉南续修郡志“,将康熙时滕天绶”汉中府志“续修成33卷,保存汉中史料甚多,至今犹传。[1]
道光二年(1822),编成《三省边防备览》一书,是书14卷,较为系统地记载了清嘉庆、道光年间秦巴山区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情况,为清代重要历史文献之一。 人物著作 《汉中府志》、《乐园文钞诗钞》等著述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