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国内段非物质文化景观图谱研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国内段非物质文化景观图谱研究》,作 者:魏鹏,杜婷 著,定 价:89,出 版 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页 数:216,装 帧:平装,ISBN:9787513078832。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原名专利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8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主办。作为国家级图书、期刊[1]、电子、网络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中国专利文献法定出版单位[2]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国内段11项人类“非遗”、282项重量“非遗”(含前项列入人类遗产的重量遗产)、1090项省级“非遗”,共标注1854处“非遗”为对象,进行线路区段内“非遗”景观的基因图谱研究。

本书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学信息图谱思想,构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基本单元信息图谱表达模型,显示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揭示其空间分异、空间关联与环境响应关系,提出基于空间分异的真实性、线路关联的整体性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性为要求的保护与开发方案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非物质文化景观图谱

1.2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图谱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5 相关概念

1.6 “非遗”基因的识别与图谱表达

第2章 丝绸之路国内段行政区划与自然环境概况

2.1 行政区划

2.2 自然地理

2.3 研究分区

第3章 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概况与分布

3.1 数量与类型

3.2 地区分布

3.3 民族归属

3.4 产生年代

3.5 空间分布特征

第4章 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功能

4.1 说唱

4.2 舞蹈

4.3 制作技艺

4.4 文化功能及其分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符号

5.1 文义

5.2 时令

5.3 器具

5.4 材质

5.5 图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丝绸之路国内段主要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特征

6.1 汉族

6.2 少数民族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丝绸之路国内段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特征

7.1 南疆

7.2 北疆

7.3 河西走廊

7.4 陇南山地

7.5 陕南山地

7.6 豫西山地

7.7 陇东黄土高原

7.8 陕北黄土高原

7.9 关中平原

7.10 豫东黄河平原

7.11 豫东淮河平原

7.12 本章小结

第8章 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主要特征

8.1 “非遗”基因的区域内共生

8.2 “非遗”基因的区域内排异

8.3 “非遗”基因的地区间分异

8.4 “非遗”基因的民族分异

8.5 “非遗”基因的邻近关联

8.6 “非遗”景观与基因分布的自然环境分异

8.7 “非遗”基因的历史差异性层进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著名文学期刊_中国十大文学杂志_文学杂志排名,简书,2021-11-09
  2. 公司简介,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