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营市东城基督教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东营市东城基督教会于2013年5月18日,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举行了隆重的献堂典礼,来自山东省各市县弟兄姐妹约千人参加。

据悉,献堂典礼上,东城基督教会马俊贵同工代表东城基督教堂作建堂工作报告,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副主任、副会长、山东神学院院长李洪玉牧师代表山东省基督教两会致辞,东营市基督教会赵元法长老代表东营市教会、东营区教会致辞。

此外,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副秘书长、副总干事王孟坤牧师;山东神学院孙峰老师;东营市基督教会张晓梅牧师、刘德祥长老;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河口区、东营区教会的牧长和同工以及弟兄姊妹,及省市区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约上千人参加了献堂典礼。

基督教建筑

初期基督教建筑反映了当时一些奴隶和贫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于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后,教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罗马一地就有30余座。5 至 10 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建筑,主要的类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之用,没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将罗马的巴西利卡改为教堂。教堂平面有圆形和多边形的。

教会规定: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圣坛为半圆形穹顶所覆盖,圣坛前设祭坛,祭坛前又增建一横翼,比较短;与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长十字形平面,称为拉丁十字,象征基督受难。一般在巴西利卡前还有一个三面有围廊的前庭,中央设洗礼池。独立的钟楼位于教堂一侧,形成完整的群体。这种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教堂。

参考文献

  1. 早期基督教美术,豆丁网,2012-08-06
  2. 教堂建筑风格简简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