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东源县隶属广东省河源市,前身为河源县、河源市郊区,1993年11月更名为东源县,是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地处广东省中部,东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3°22‘~24°15´,东经114°19´~115°22´之间。东邻龙川县、梅州市五华县,北接和平县、连平县,南靠河源市区和紫金县,西连惠州市龙门县、韶关市新丰县,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66.6公里。 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惠河、粤赣、梅河和规划中的昆汕高速公路与205国道、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梅龙高速、粤赣高速纵贯全境。
东源县面积4070平方公里,辖20个镇、1民族乡,户籍人口585906人(2018年)。境内有万绿湖、镜花缘、桂山等景点,曾荣获“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等称号。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8年5月,“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东源县上榜。[1]
目录
历史沿革
东源县的前身为原河源县的主体。河源县成立于南朝永明元年(483年),距今1500余年。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将原河源县3个镇划为源城区,其余24个乡镇划为郊区。
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城设在仙塘镇木京。
行政区划
2002年,东源县辖22个镇(仙塘、灯塔、骆湖、船塘、顺天、上莞、曾田、柳城、义含、蓝口、黄田、叶潭、黄村、康禾、锡场、新港、双江、涧头、黄沙、三河、半江、新回龙)、1个民族乡(漳溪畲族乡)。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东源县辖20个镇(仙塘镇、灯塔镇、骆湖镇、船塘镇、顺天镇、上莞镇、曾田镇、柳城镇、义合镇、蓝口镇、黄田镇、叶潭镇、黄村镇、康禾镇、锡场镇、新港镇、双江镇、涧头镇、半江镇、新回龙镇)、1个民族乡(漳溪畲族乡)。
地理环境
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
东源县地形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多山,以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60%,河流、水库水面占10%。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七目嶂、缺牙山、桂山、燕子岩、鳌鱼峰、蝉子顶、五指山7座,其中以黄村镇与五华、龙川交界的七目嶂为最高,主峰海拔1318米。主要河流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那坑山,干流全长480公里,流经东源县流域面积3378平方公里。其次为东江一级支流新丰江,黄村河、曾田河、康禾河(又名红岗水)和久社河5条,东江二级支流叶潭河和船塘河2条。
气候
东源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区,气温高,湿度大,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4.5℃。年均相对湿度77%,无霜期335~345天。年积温约77700℃。年均降水量1567~2142.6毫米,主要降水时间集中在4~6月。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东源境内有22.67万公顷丘陵山地,耕地面积2.01万公顷。其中水田15300公顷,沙坝地4700多公顷。
水资源
东源县境内(含新丰江水库)水域面积3.6万公顷。其中宜渔面积3万公顷。有库容139亿立方米的新丰江(万绿湖)的优质水,有年均流量82.3亿立方米的东江水,为深圳、东莞、香港等地提供充足的优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22.36万千瓦,至2010年,已开发17.8万千瓦。
矿产资源
东源县已探明储量有10类32个矿种,主要矿种为铁、稀土、萤石、石灰石、瓷土、花岗石等。其中萤石储量588万吨,铁矿储量1984万吨,瓷土(高岭土)5000万吨,花岗石1.4亿立方米,石灰石1亿吨以上。
动植物资源
县内动物种类有164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水鹿、苏门羚及白鹇等,还有人工驯养的东北梅花鹿;植物种类800多种。[2]
人口
2018年,按卫计部门常住人口统计口径计算,全县出生人口5447人,出生率为11.74‰;死亡人口2781人,死亡率为5.99‰;自然净增人口2666人,自然增长率为5.75‰。
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85906人,按户籍类型分,城镇人口95724人,乡村人口490182人;按人口性别分,男性299635人、女性286271人。
语言
河源话属于客家话语系的次方言,流行区域包括源城区、东源县。操河源话区域的各乡镇之间的方言也有不少差异。如埔前、黄村、叶潭等镇的方言与主流客家话(粤台片)差别不大,但黄村方言却有翘舌音。河源市区(包括东源县的仙塘、义合、久社、康禾和新港等镇)的方言声调变化比较大,东源县河西(包括船塘、上莞、漳溪、三河、黄沙、顺天、双江、涧头、灯塔、骆湖和曾田等镇)的方言声调较平。
交通
东源县位于北回归线北缘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珠三角与粤东北山区的结合部,东邻龙川、五华,北接和平、连平,西连龙门、新丰,南靠河源市区和紫金。东源交通便利,县城毗邻河源市区,205国道、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梅河高速公路、粤赣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南接惠河高速公路。东源至广州、深圳、香港不足2小时的车程,现已纳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发展圈内,是珠三角休闲度假出游最便捷的城市之一。
2018年,全县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年末通车公路里程3972.0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910.18公里。全年客运量431万人,旅客周转量52552万人公里,货运量1561万吨,货物周转量161051万吨公里
经济概述
万绿湖
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3429万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全市(6.3%)高1.5个百分点,比全省(6.8%)高1.0个百分点,比全国(6.6%)高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6:32.9:52.5调整为 13.8:32.0:5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041万元,同比增长4.7%,占比略降0.8个百分点,发展趋势保持平稳,全年新增省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第二产业增加值423583万元,同比增长5.5%,占比略降0.9个百分点,产业发展趋势呈缓中趋稳,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家;第三产业增加值716805万元,同比增长10.5%,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4家,逐步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动力。
第一产业
东源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红薯、玉米、小麦、蚕豆、豌豆等。东源县(区)经济作物种类较多,种植历史悠久,主要有花生、甘蔗、大豆、木薯等。
东源县农业生产
201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96290万元,同比增长4.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6356万元,同比增长4.7%。
2018年,全年累计新增或投产农业项目39个,其中蔬菜种植项目5个,水果种植21个,水产养殖项目1个,油茶种植项目2个,茶叶种植项目7个,其它林产品种植项目3个。
2018年,全年大豆产量1402吨;花生总产量21809吨;甘蔗产量30450吨;水果产量35843吨,谷物产量140445吨;茶叶产量2091吨;畜牧业肉类总产量26280吨;猪肉产量14019吨;牛肉产量406吨;家禽肉产量11227吨;水产品产量9004吨。
2018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75465亩,农业柴油使用量3579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1467吨,农药使用量462吨。
第二产业
东源县工业园
工业
2018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852619万元,同比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8563万元,同比增长9.6%;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18561万元,同比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1719万元,同比增长6.5%;年末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4.86亿元,同比增长41.07%。
2018年,规上工业发展波动较大,3月至8月更是在负增长区间徘徊,基础状况仍显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规上工业减产形势严峻,减产企业个数为29家,减产面为 27.6%,减产额达9.65亿元;二是关停产较多,105家规上企业中,8家企业处于关停状态,其中4家处于半停产状态,2家企业已破产;三是规上工业经营状况堪忧,财务报表显示,亏损企业个数为23家,亏损面为21.9%,亏损额达2.67亿元。
建筑业
2018年,年末在库建筑业企业21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85086万元,同比增长25.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5610万元,同比增长2.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末,全县在库投资项目200个(房地产项目67个),其中5000万以上的112个,500-5000万的88个。本年新入库项目合计83个(房地产项目22个),其中5000万以上的34个,500-5000万的49个。
201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6.1%,比全市(7.5%)高8.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为9.4%,比全市(37.8%)低28.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为59.6%,比全市(-1.2%)大幅高出60.8个百分点。
2018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为82.7%;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30.4%,比全市(-6.4%)大幅高出36.8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18年,县政府继续加大对县城基础建设的投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提速年” 活动,基本完成县城 4 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仙塘大道(一期) 改造升级,新河大道东段、行政大道贯通工程有序推进,县城承载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县贸易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923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32167.7万元,同比增长8.9%,零售业零售额658431.2万元,同比增长10.7%,住宿零售额19690万元,同比增长7.6%。餐饮业零售额39633.8万元,同比增长9.6%。
对外经济
2018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44.0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全市(3.9%)高1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比全市(10.2%)高13.3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212万美元,同比增长1456.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12万美元,同比下降14.8%。
旅游业
2018年,成功创建东江野战俱乐部国家3A 级景区,旅游事业全面提质扩容。全年共接待9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9818万元,对比上年分别增长12.7%和17.4%。
财政
2018年,全年完成本级财政收入95677万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全市(8.1%)高0.5个百分点;完成税收收入187126万元,同比增长22.8%,增速比全市(11.3%)高11.5个百分点。
金融
2018年,全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1711460万元,对比年初增长14.4%,增速比全市(10.3%)高4.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936260万元,对比年初增长6.8%,增速比全市(8.8%)低2.0个百分点;金融系统贷款余额1720651万元,对比年初增长23.4%,增速比全市(13.3%)高10.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999925万元,对比年初增长31.0%,比全市(19.2%)高10.8个百分点。
保险业
2018年,全年主要保险机构承保总额9797万元,赔款支出4164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8年,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26%,义务教育巩固率99.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28%;基础教育校园总数158个,其中幼儿园60个、小学66个、初中28个、高中3个,特殊教育1个;基础教育班数总计1838个,其中学前教育411个、小学935个、初中303个、高中185个,特殊教育4个;全县在校学生67308人,其中学前教育12502人、小学30284人、初中13427人、高中10561人、特殊教育534人;当年毕业生总数17318人,其中学前教育5497人、小学4831人、初中3807人、高中3159人、特殊教育24人。
文化
2018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城乡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县文化科技中心、工人文化宫室内装修,县博物馆、新丰江水库移民纪念馆、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项,创建美丽乡村 2 个、宜居社区 7 个、干净整洁村 19 个。
卫生
2018年,全县各类卫生机构共计39个(不含私人医疗机构),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1个;医疗床位共计124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73人,其中执业医师217人、执业助理医师236人、注册护士646人。
体育
2018年,全县体育场地和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古驿道定向大赛等赛事。
环境保护
2018年,全县继续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县镇村三级“河长”履职全覆盖,新丰江水库、辖区内东江干流水质保持稳定。
2018年,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充电站、充电桩等环保设施建设,新增清洁生产企业8家。全年主要能耗指标情况如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下降4.5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47%。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5467元,同比增长11.4%。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7.6元,同比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6.3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7.4元,同比增长8.3%。
201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18个。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标准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638元、440元,城、乡五保供养发放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021元、704元。年末实有低保户12556人,五保户2529人。
邮电
2018年,全县邮政营业网点共计23个,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187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747万元,通信业务收入19131万元。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万门,本地电话使用总户数80555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6410户。<ref>[https://baike.sogou.com/v64252610.htm?fromTitle=%E6%B2%99%E5%A4%B4%E6%9D%91
文化编辑
民间艺术
客家世界客家名景——苏家围
苏围村历史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猜字、唱山歌、猜谜、舞龙等),但大多数已失传。其中舞龙活动,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时常“舞”起来,并作为时今乡村文化的一种特色展示在游客面前。
据了解,苏围村的舞龙活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时苏家一些读书人在省城(广州)读书时,看到了广州和珠江一带的舞龙活动很热闹且很吸引人,学子们就凑钱买回了龙具,带回家乡,并教会家乡人,于是苏围村就有舞龙的习惯。明清时期,逢年过节,苏围村都举行舞龙活动。民国时期由于该活动耗费大的原因,改为每逢龙年,隔十二年进行一次活动。1950年全国解放初,为了欢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苏围村破例举行了舞龙活动。后来,由于受社会经济影响的原因,30多年都未进行舞龙活动。1988年是龙年,苏围村在义合镇府和河源县文化局的支持下,恢复了舞龙活动。
风俗民情
东源县仙塘镇客家民居
客家人有其极富魅力的风俗。客家保留的传统风俗,大多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客家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系的交往中吸收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故颇具凝聚力,把客家民系始终凝聚在一起。客家风俗反映着客家人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宗教信仰和其他各种社会生活事项。或是对神明及祖先的祭祀,或是节日的叙情、娱乐和竞技,或是繁多的禁忌、服饰、生产……客家人在风俗中表达着“慎终追远”的思亲之心、对先贤丰功伟绩的景仰、对民族正气的崇尚以及乡党联欢和亲友款叙之情的抒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风俗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有的仍传于民间,有些则过去曾在民间流行。其间,自有些带相当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作为风俗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仍有其文化和学术上的价值。
地方特色
秧歌
顾名思义是插秧等劳动中唱的歌,所以,它最早是一种歌唱的形式,后来才出现了舞蹈和戏剧的表演形式。这三种形式和秧歌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有的地区将花鼓,采茶灯,旱船,竹马等民间舞蹈形式都泛称秧歌。也有的将高跷称为高跷秧歌,把一般的秧歌叫“地秧歌”。
狮舞
南园古村
狮子舞的中国民间舞蹈宝库中闪亮的明珠,1000多年来,成为劳动人民最喜爱的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汀州一带的狮子舞在表演上有“文狮”和“武狮”两种形式。每年正月,舞狮表演者通常于城乡走家串户茯恭贺新春并献艺,表演后户主多以红包相赠,以示酬谢。“文狮”表演细腻,柔和而稳重,着重刻画狮子温驯而可爱的性格。“武狮”着重武功,技巧很高,主要表现狮子的威武雄壮、勇猛矫健。
龙舞
闹龙是祝愿一年吉祥如意的活动和联系亲友的良机。汀州制作的龙体一般染成青色、黄色两种,分别称“青龙”,“黄龙”。有的在耍龙灯的同时,施放烟火,爆竹,看去火花四射,只见龙在万点火花中滚进滚出,显得金光灿烂,再配以喧天鼓乐,造成热烈的节日气氛。
灯舞
元宵节的活动,以灯舞最多,各地称呼不一,有称“耍灯”,有称“箅灯”,也有称“闹灯”或“花灯”。长汀的“踩马灯”以反映爱情为主要内容,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对舞。此舞蹈具有古朴、轻松诙谐的特点。“马灯舞”表演者多为少年儿童,表演者置身于马灯中段,将灯用绳挂在肩上,演出时有4人或8人列队。
踩船灯
踩船灯一般多在春节,元宵节演出,各地的名称虽有所不同,但表现形式基本大同小异,如“跑旱船”,“荡旱船”,“打渔船”,“采莲船”,“花船灯”等。福建有些地区也叫“陆地行舟”,都是同一形式的“旱船”,只是在表现的内容和船形有所差异。
九连环
又称“霸王鞭”,“打莲湘”。表演形式多是且歌且舞,曲调大都是本地区的民歌,内容多为表现男女爱情。它既有两三个人的小表演唱形式,也有边打边走各种队形和摆各种画面的集体舞;亦有持霸王鞭者和拿扇子、竹板等道具者同舞。
风景名胜
镜花缘旅游区
镜花缘旅游区依托万绿湖奇秀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重点突出自然生态、园林、森林、奇石异洞等景观,以《镜花缘》中描述的仙境美景,奇闻趣事为主线,设置了百花广场、百花路、绿香亭、入梦岩、凝翠谷、红颜洞、泣红亭、女儿国、高空飞降等景点和项目,是一个融观光旅游、湖滨度假、森林度假、康体旅游、会议旅游、专项特色刺激型旅游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万绿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万绿湖风景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因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得名。景区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12年被省评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被主流媒体评为“最受网友喜爱的生态景区”。它位于京九铁路线上,距河源市区6公里。湖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面积1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8倍),总蓄水量139.8亿立方米。与浙江新安江千岛湖是一对“姐妹湖”。
东江画廊风景区
东江画廊风景区位于广东省东江流域河源市东源县境内,东江是广东省三大江之一,全长560多公里,流经东源县境内的达76公里,属珠江水系,是华南地区水质、水量状态最好的江河,供四千万民众饮用,广东省著名的景区万绿湖是其支流之一,景区因东江及两岸风景秀美宛如一幅幅山水画而得名。东江画廊集青山、碧水和客家民俗文化于一体,原始和天然是她的个性和特征。风景区是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题,突出以客家风情、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旅游景区。推出的客家风情游线路,是乘坐中国最大玻璃钢游船,观客家风情歌舞、参与客家风俗游戏,怡情东江两岸江风、竹影、渔歌、闲鹤,在休闲于东江画廊的同时了解客家文化。
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
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位于距河源市区59公里的东源县漳溪畲族乡高嶂山脉,占地约20平方公里,由高嶂山、狮型地水库和黄龙岩洞、侧身岩、燕岩石等七个溶洞以及畲族文化展览厅、畲族风情表演等项目组成。黄龙岩溶洞深60米,洞内面积约3900平方米,以幽、深、奇、险而素有“地下龙宫”之称。洞内共有九厅十八弯,可分为群狮堂、九龙厅、水帘洞、古井底、九重门、情侣阁、百仙宫、瑶池室和灵宵殿等,这个龙洞以“奇、深、险、幽”著称。景区内的畲族图腾展厅和畲族风情表演可让人领略到独特的畲族风情文化。
地方特产
东源县主要土特产品有:上莞仙湖茶、康禾茶、蓝口礤头茶、霸王花米排粉、“望郎回”板栗、绿纯客家娘酒、黄田米酒、灵芝、五指毛桃、蜂蜜等。
客家十大名菜有:东江盐焗鸡、红焖猪肉、东江酿豆腐、上汤桂花鱼、客家酿三宝、娘酒醉河虾、清煲草鱼、水晶鸡、薯丝煲、咸香鸭。
著名人物
东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许多历史名人,文人雅士在东源留下了足迹和佳话。东源大地孕育了一批优秀儿女,其中有宋朝广东第一进士古成之;中国农民运功先驱,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首席大法官肖扬;导弹(火箭)、人造卫星发射专家张其彬。
现任领导
赖小卫 中共东源县委委员、常委、书记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相关视频
广东东源县宣传片,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