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东棉花胡同

东棉花胡同传奇

[ 原图链接]

古董浅谈2020-02-17 21:25 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有一条东棉花胡同,东西走向,全长448米,明朝时属“昭回靖恭坊”,清朝属镶黄旗,据传此处曾是棉花市场,因此而得名。起初这儿就叫棉花胡同,但是因为西城区还有一条棉花胡同,为了区分,就在前面加了个东字。其实在老北京,以棉花命名的胡同有三条,一条在东四,已撤销;一条在西城区四川营胡同附近;另一条就是现在咱们说的这条,1965年后改称东棉花胡同。这条胡同所处的位置,应该说是一片历史文化区,紧邻北兵马司胡同、板厂胡同、雨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等,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头连接的就是著名的南锣鼓巷。这一带能找出很多名人故居,比如齐白石故居、矛盾故居、僧王府、达贝子府等等。

目录

东棉花胡同里也保留着几处老四合院

也有名人曾居住在这条胡同。其中东棉花胡同15号比较特别,因为这里的二道门是一座青砖雕花大拱门,高有四米多,周身雕满华丽的纹饰,不但高大气派,而且颇具“洋范儿”,据说此院是一位叫做凤山的将军的宅邸。这位凤山将军就是在辛亥革命中被刺杀的那位广州将军,姓刘,字禹门,号茗昌,汉军镶白旗人,是一位翻译(清代专司翻译的官员),还是一位藏书家,最初以翻译举人袭佐领,曾任近畿陆军第一镇统制,清廷对他一向十分器重,曾令其出访欧洲,考察德、奥新式陆军,回国后任军咨府参谋,后任西安将军、训练近畿各镇大臣、荆州将军等职,宣统初官至广州将军。1911年10月进广州城赴任时,行至南关仓前直街,被广州革命党人李沛基用炸弹暗杀,清廷赠太子少保,谥勤节。由于刘凤山造访过欧洲,喜欢洋务,因此才在北京的家中建了一座西洋式石拱门。 原本这是一套三进四合院,原大门已拆除,垂花门改建成一间房子;二门位置就是这座很出名的砖雕拱门,上刻花卉走兽,纹饰十分细致繁复,包括岁寒三友(松竹梅)、莲瓣纹、联珠纹、万字纹等等,拱门外两侧雕有多宝阁,内雕八仙图案,整个拱门上的砖雕,布局严谨,凹凸得当,其做工之细,刀法之精,实属罕见。拱门两侧是老式平房,门内就是一四合院,院后还有一进。2004年这里被划定为文化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这位凤山将军可能并不熟悉,因此这座故居的名气并不算大。其实说来东棉花胡同也并不出奇,相比于北京众多著名胡同,它算是普通的,但是为什么要说它传奇呢!因为这条胡同了还“隐藏”着一座大有名气的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简称:中戏。中戏位于东棉花胡同39号,这里曾是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的宅邸。靳云鹏1877年生于山东省邹县,字翼青, 北洋军阀、陆军上将,既是政客、还是一位商人。历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中华民国参战督办事务处参谋处处长、国务总理等,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同时他还拥有丰富的实业和资产,是民国年间政界、商界的一名风云人物。靳云鹏1919年入阁,任陆军总长。段祺瑞下台,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后,任命他为国务总理,当时他就住在东棉花胡同39号。靳云鹏下台后寄居天津英租界,并于1951年在天津逝世。解放后,靳云鹏故居被改造成了中央戏剧学院。 中戏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其间历经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华北大学第三部,后又有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入,1949年12月正式开办中央戏剧学院,1950年04月02日,召开成立大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学院、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所在地,中戏不仅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还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山、著名导演艺术家徐晓钟、戏剧教育家王永德先后担任过院长,曹禺、张庚、光未然、沙可夫、李伯钊等著名戏剧家曾担任过学院领导。

数十年来,中戏培养出了无数演艺界人才

数都数不过来,如果提起王景愚、郑振瑶、雷恪生、严顺开、王铁成、颜彼得、李法曾、林兆华等老一辈中戏毕业生,恐怕会有年轻的朋友们说“不熟悉”;那么陈宝国、蔡国庆、姜文、倪大红、张光北、巩俐、张涵予、吴秀波、傅彪(已故)、陈建斌、李亚鹏、徐帆、何冰、章子怡、邓超、夏雨、刘烨、段奕宏等等这些中生代的演员您总熟悉吧?何况还有文章、佟丽娅、陈晓、唐嫣、张翰等一大批年轻的中戏毕业生和正在红起来的小鲜花、小鲜肉们活跃在文艺圈?如今,中戏依然是明星的摇篮,每个人都渴望着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成为中国文艺界的中流砥柱、传奇人物,虽然竞争残酷、淘汰率很高,但是这挡不住年轻人的热情,每年无数少男少女怀揣着梦想走进东棉花胡同、中戏的大门,俊男靓女们来来往往穿梭于古老的胡同,这在北京也算一景儿吧?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