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方散文2016年优秀作家个人作品集(胡安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方散文2016年优秀作家个人作品集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东方散文2016年优秀作家个人作品集》中国当代作家胡安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东方散文2016年优秀作家个人作品集

胡安同先生的文集即将出版,这是他多年业余执着笔耕的结晶。他嘱我作序,给读者阅读提供一个指向,一个抓手。认识胡安同先生多年,读过他的不少篇章,自认为对他有所了解,于是,我欣然接下了这活儿干。

在当今世道,胡安同先生是条汉子,爱憎分明,磊磊落落,把“剑胆琴心”四个字送给他很是恰切。思虑天下与儿女情长,在他的言行和文章里,是长江大河一样汩汩滔滔的旋律。他的深情,他的依恋,他的愁苦,都在他的文章里深情回眸;他的愤慨,他的不平,他的无奈,尽在他的字里行间横眉立目。这本书没有白水,没有扯淡,没有告白熊,它有温度、有厚度、有血性。这是一本能增加体温的书,它会照亮读者心中潜藏多年甚至逐渐暗黑了的许多美好情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文。胡安同先生的文章底气来自养育他的那方土地。土地是文章的底色,河流是大地的诗行。作家就是饱蘸着流水在土地上抒情。

《那一场青春的邂逅》作为卷首之作,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激动难抑。那史河,那校园,那班级,那老师,那青春而羞涩的面庞,那点点萦怀的旧事,那影影绰绰的恋情,那命运攸关的升学奋斗,那金榜题名的喜悦,那落败榜外的黯然,那峰回路转的追求……都鲜明地跃然于破败而贫穷的时代背景上。振一下那暗淡灰黄而落满灰尘的幕布,噗噗落下的都是红彤彤的日子,喧哗起伏的笑声,以及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土路上大大小小的千层底的布鞋印记,而穷苦岁月里,青春的呐喊与骚动都只能紧紧藏在幕后。《那一场青春的邂逅》可看作“胡安同版”的《致青春》、《山楂树》、《青春万岁》,甚或《塔铺》……胡安同先生和他同学邂逅的那场青春之花,虽然开在史河岸边的校园里,却能实际开启那个时代所有过来人的青春之旅,令人怦然心动,回响不已。“那些日日夜夜,那些历历往事,一直盛放如花,在记忆葳蕤的青藤上摇摇曳曳,也早已成了我们心灵深处最美的人生风景,并注定成为抚慰心灵的恒久追忆。或许,当我们在滚滚红尘中跋涉疲惫时,于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一定会和那些记忆的花儿猝不及防地迎面相撞。于是,那些人,带着青涩的浅笑,全都在记忆的广场中穿行汇聚了。”(《那一场青春的邂逅》)我们不得不感慨,逝去的是岁月,青春永不凋零

农耕文明的没落和乡村美丽的沦陷,是胡安同先生心中汹涌的痛楚。1960后的群体,总是用疏疏落落的篱笆将传统的乡村生活牢牢地拢住,梦醒时分,心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些老屋、老树、老牛、老井、老塘,更有福气的还有老腔、老河,这些农耕文明的因子,已深切融入了这代人的血液,几乎成了他们乡愁、相恋、乡情、乡音、乡忆的寄托。那个时代很慢,很贫困,可那时水是清澈的,山是葱绿的,饭菜飘香,人情淳朴,是纯色纯香的乡村生活。但是,这种生活正在轰然倒塌,被以建设的名义,以改造的名义,以扩展的名义,堂而皇之地践踏。胡安同先生的散文里充满了对乡村文明零落作古的疼痛。这种情感在《痛苦穿透的村庄》一类散文中集中地得以展示。

当然,对于乡村的留恋更多的是通过对既往生活的“忆旧描绘”的形式深情而智慧地表达出来。《羊行之河》、《吃山》、《老井》、《茅檐低小》等篇章都很有代表性,这些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记忆与美丽同在,劳动与幸福共存。“羊行河边两岸高高低低起伏的河堤长满了巴根草,附近人家的牲口一大早就叽哩哇啦地觅食了。头染了颜色的,脚系了布条的,嘴烙了记号的,翅膀剪了的,花的,灰的,黄的,白的,黑的,黑白相间的,鸡鹅牛羊等热热闹闹地啄食,啃草。噗噗噗噗,短促,繁密;噗嗤噗嗤,浑厚,有力。草窠里,蚂蚱绿莹莹的,细长,是鸡们争先追逐的美味。”(《羊行之河》)“绿茸茸的田间此起彼伏,该是春天最朴实的音符吧。田犁完了,还要灌水,羊行河的水被引过来,把新翻的土淹没。栽秧前,先贴田埂。田埂很窄,土也不厚,黄鳝螃蟹这一类的东西就会经常在下面打洞,再加上牛踩猪拱,田埂很容易漏水。贴田埂就是把这些漏洞堵住。这以后,就是耙田、操田,再接着,就是栽秧了。此时,每一块田都盛满了水。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整个羊行河流域,只有两种颜色:青和白。青的是树,是草,白的是一块块水田,绿线一样的田埂,很随意地把那些水田画出了各式各样的形状。而秧苗一插,那些白亮的水田就有了疏疏的绿,波光从疏离的绿中射出来,给人一种沉醉的迷离感。再过一段时间,绿色蔓延,白亮的水田消失了,翠绿掌控了一切。此时,只有羊行河的水是清亮的,哇啦哇啦,左拐右拐,跳着叫着喊着,不管不顾地一路向前。”

胡安同先生对他熟稔的农事满怀深情,而农事又永远美丽在记忆深处。遗憾的是,传统的农事正疾步走向历史深处,甚至连头都不回一下。

[1]

作者简介

胡安同,生于清照故里百脉泉畔,自幼学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