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庄镇(福建莆田市秀屿区下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庄镇(福建莆田市秀屿区下辖镇)是福建莆田市秀屿区下辖的一个乡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西部,地处湄洲湾北岸礼泉半岛。讲莆田话。

东庄镇设1个居委会和21个村委会,73个自然村,263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营边居委会埔尾自然村。辖1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秀港大道(S306)贯穿全境。

2017年,东庄镇行政区域面积6200公顷,常住人口48210人。[1]

[]

风景名胜

江东祠古戏台 名胜古迹有西温的江东祠古戏台,建于明朝。象山的嵩山护国寺、宋末丞相陆秀夫衣冠墓和象山书院。

西温祠,又名“江东祠”,坐落在秀屿区东庄镇西温村境内,它是由“江东祠”、“玉环宝殿”和“文玄阁”并排组成三位一体的庞大建筑群。中殿为玉环宝殿奉祀“玉皇至尊”及“南斗”、“北斗”等金身神祇。殿分前后二进,中有一天井,宽约2米,长约6米。天井底没有水道孔洞,要是倾盆大雨降临,天井里的水会自然渗透不会溢满进屋内,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个谜。

西温祠坐北朝南,濒临海湾,古时是位澳港,这天井水必定是流往海底去的。“玉环宝殿”的右厢为“文玄阁”,走廊上镶嵌着山水或人物图案浮雕,造型别致,溢彩鎏金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巧夺天工,令人眼花缭乱。门上镌刻着一对联:“职掌文衡登桂阙,功昭武烈耀桃园。”戏台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温祠的创建历史失考,所有建筑物是1981年捐资重建的。前年,西温祠院外建造了一座新戏馆,每逢庙会行傩活动,新旧两戏台同时上演,好不热闹,游客香客如云,是沿海地区的一处游览胜地。

东庄明代象山书院 东庄明代象山书院位于秀屿区东庄嵩山上,距秀屿港码头约2公里,顶有象眼观天,象鼻交榕,故亦名象山。创建于明初,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扩建,清道光九年(1829)重修,供学子求学。

《八闽通志》载:嵩山,在海滨。山顶有峰名“文笔”,其上石壁有苔结“文笔峰”三大字,宛然如书,刮去复生。旁有石室,俗呼“仙姑岩”。峰之下有嵩山院焉。明周瑛《弘治兴化府志》载:其山峭拔,上有万松怪石错布,如人如兽。有嵩山院在上。书院是古代教育机构。始于唐代。原为修书、校书、藏书之所,后才用于讲学。一般在蒙学之上,有的是本地、本省的最高学府。提倡自由讲学,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习内容以儒家经籍为主,也有专攻武学、医学者。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校。

象山书院分为前中后三段,前殿奉祀“文昌帝君”,石柱上刻对联:“象山有鸟皆成凤,醴水何鱼不化龙。”中殿为“朱子殿”,供奉朱熹神像,石柱上雕刻楹联:“理学渊源垂宇宙,儒宗奥旨立津梁。”后殿为“宗圣殿”,供奉三教先生及孔子坐像,门柱上刻有对联:“三学哲理融寰宇,一笔翰墨扭乾坤。”三殿依山势层层升高,恢宏壮观。殿的柱子、梁架以及额枋等均为石构,体现浑朴的书院特色。书院一度成为东庄中学初期校舍。1990年重建,其朱子殿和宗圣殿于1999年重修。

象山书院地理位置特殊,文化底蕴深厚。90年代以来,台胞在象山书院附近倡建陈靖姑祖庙。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东庄镇注重景区旅游开发,抓住陈靖姑信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弘扬陈靖姑文化,将东庄象山书院打造成两岸品牌旅游基地,促进两岸交流。

历史文化

对很多人来说,莆田东庄无疑是个陌生的地名。但两组数据可以凸显东庄镇的优势:全国至少80%以上的民营医院是东庄人创办的;莆田秀屿区在全国各省市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共有1万家(东庄镇占93%),资产总数达360亿元,年营业额3050亿元,员工总数63万人;在外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00家(东庄镇占80%),资产总数25亿元,年营业额50亿元,员工总数5万人。也就是说,东庄镇人所办的民营医院及相关企业创造的产值,超过了中国中西部个别省的生产总值。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建制沿革

宋时称醴泉,据县志记载,醴泉半岛东部的南山山腰(又传万松寺后),古有泉自岩缝中涌出,甘冽异常,大旱不竭,境内各家各户有祭事活动,均来山取水,故称[[]]礼泉,解放后,属笏石区,下塘区,58年属忠门公社。

65年划出成立东庄人民公社。

1961年建东庄公社。

1984年改乡。

1988年置秀屿镇。因境内有天然良港秀屿港,故称秀屿镇。

2000年12月14日,省民政厅同意秀屿镇更名为东庄镇。

行政区划

临海17个村,海岸线长25公里,围垦17个(其中6个千亩围垦),海堤总长17.64公里,已加固达标9.03公里,水闸27座;东圳干渠1条10公里,分渠6条12公里,斗渠13条15公里。

截至2013年,东庄镇下辖辖1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分别是营边社区和东红村、芳店村、石码村、西温村、塘边村、栖梧村、锦山村 、东庄村、厝头村、苏厝村苏田村后江村、马厂村、石前村、石头村、石尾村、堤头村、白山村、东沁村、大象村、前云村、秀屿村、莆头村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区境西部,湄洲湾畔。该镇地处礼泉半岛,濒海多丘陵,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西横长13.8公里,南北最狭处只1.75公里,最宽处6.38公里。

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

水文

海岸线长25公里,海堤总长17.64公里,已加固达标9.03公里,水闸27座;东圳干渠1条10公里,分渠6条12公里,斗渠13条15公里。

可利用的浅海2.3万亩,可利用滩涂面积2.9万亩,浅海滩涂资源总量占全区45万亩的12%,既可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可围海造地,为临港工业提供项目用地,莆头陆域形成工程已完成钻探。

人口

莆田市秀屿区辖镇。位于区境西部,湄洲湾畔。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营边社区。73个自然村,25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897户。

东庄镇设有1个党委,1个党总支(东庄中心小学),41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4个,企事业党支部17个),共有党员1965名(其中外出党员381人)。

2017年,东庄镇常住人口48210人。

经济建设

第一产业 总耕地面积21494亩,其中水田4394亩,农地17101亩,境内有市办拆船厂、镇办轧钢厂、粮油加工厂、农材厂、自来水厂等,农业主种水稻、地瓜、甘蔗,兼种花生、大豆。林业面积1043亩,以种相思树、木麻黄、黑松为主,果树58亩,种柑桔、香蕉、龙眼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兼养鸡、鸭。水产养殖场3个,主养对虾,兼养花蛤。土特产有蚮、蛏等。该镇有盐场面积1935亩,职工79人,年产量8000吨,产值200万元。

第二产业 群众主要从事商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8535元。

第三产业 到2009年全国至少80%以上的民营医院是东庄人创办的;莆田秀屿区在全国各省市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共有1万家(东庄镇占93%),资产总数达360亿元,年营业额3050亿元,员工总数63万人;在外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00家(东庄镇占80%),资产总数25亿元,年营业额50亿元,这些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中西部个别省的生产总值。

交通

东庄镇水陆交通方便,秀屿港是湄洲湾内的天然涂水良港,已建有3千吨码头2座,5千吨码头一座,万吨码头已动工兴建,五秀公路贯穿全境,直达秀屿码头,支路可通各村,灵川至东庄公路在后江与五秀公路相交。由福厦高速延伸的莆秀高速也于 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

据悉莆秀高速是横跨莆田母亲河木兰溪,沿壶公山与木兰溪支流之间的山前阶地延伸,跨越福厦铁路和向莆铁路,一条连接莆田主城区与秀屿区的快速“主动脉”。莆田市莆秀高速公路始于2007年4月开建的莆秀高速公路将于今日举行通车庆典,12月1日零时起正式通车运营。莆秀高速通车后,将有利于改善湄洲湾北岸港口的集疏运条件和扩大秀屿港的经济腹地,并有利于开发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构建莆田对外开放、对内连接和山海协作的快速通道。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教卫生方面有卫生院一所,医疗所18所,职业高中一所,附中2所,小学23所,幼儿园班30班,还有文化站和3座电影院。

辖区内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教师数335人,学生数4937人;有小学27所,教师数457人,学生数6348人。

医疗卫生 有1个卫生院,职工44人,28个医疗所,乡村医生48人。

基础设施 秀港大道贯穿全境,交通干道计有19公里,集镇区道路、秀屿港区道路日趋完善,初具网络。铁路、高速公路、仙港大道、荔港大道、城港大道、涵港大道等一批重大疏港通道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其中城港大道、向莆铁路、沁桥路、高速公路秀屿支线正在动工。11万伏和3.5万伏变电站各一座,由莆田电业局直供。东庄、望山两个邮电支局,一个电信站。日供水1.5吨的自来水厂1个。这些都为东庄镇的新一轮开发建设构建了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

參考資料